中国男篮输在不长记性
(2008-08-22 01:16:08)
标签:
体育 |
分类: 中国篮球★奥运 |
回顾中立之战,结果发现,那和四年前几乎就没什么两样。
甚至连开头都是一样的,在第一节咬住对手,然后在二三节被对手拉开,最后输了26分——如果没有裁判的“袒护”,或许这个分差还会更加巨大。
四年前,时任中国男篮助教的尤纳斯说:“我们要用立陶宛的方式击败立陶宛。”那一次,老尤食言了。四年过去了,立陶宛却用立陶宛的方式击败了中国。
物是人非,有些事情如同宿命,恍如历史重现。
何为立陶宛方式?这也可以概括成他们赢球的模式:一个是经典的挡拆,另一个,则是由挡拆打开的外线火力点。
回到那场比赛。雅斯科维休斯在三分线外命中五个三分,其中的四个,都来自于他和雅夫托卡斯挡拆后的配合。立陶宛的主力中锋雅夫托卡斯几乎就是纯“蓝领”,他一般不会在篮下发起主动进攻,主要职责除了保护篮板,就是在球队发起进攻时为外线的球员进行挡拆掩护。
雅斯科维休斯是立陶宛挡拆进攻的发起点,一般情况下都由他控球,如果大个球员出来进行挡拆,他可突可投。由于雅斯科维休斯自己有很强的进攻能力,而且立陶宛很多球员都有三分投篮的能力,立陶宛的挡拆进攻就变得很难防范。
和中国队的比赛,立陶宛的主要进攻方式就是挡拆,其中两次发生在第一节和第三节比赛快要结束的时候,雅斯科维休斯和西斯考斯卡斯先后命中三分,立陶宛两次用相同的方式完成对中国男篮的绝杀,杀伤力不言而明——那时,中国男篮的气几乎就已泄了。
立陶宛的挡拆不仅有“实”的,还有“虚”的,第二节比赛结束前,他们同样投中了压哨球,而这一次,其实也和挡拆有关。雅斯科维休斯持球进攻,K·拉夫里诺维奇上前准备进行挡拆,正当中国球员将防守重心放在他俩身上时,雅斯科维休斯竟将球分给在底线处等候的西斯考斯卡斯,后者一锤定音。
中立之战,立陶宛总共有七次通过挡拆直接得分,几乎每一次阵地进攻都伴随着挡拆战术进行。对立陶宛挡拆进攻的束手无策,让中国男篮处处受制。
中国男篮防不住对手挡拆,立陶宛的外线随即打开。而在外线获得的优势,则让立陶宛获得了局势上的领先。
四年前的雅典,立陶宛就曾针对中国男篮善于外线的特点做出针对性防守,那场淘汰赛,立陶宛将中国的外线命中率控制在32%,自己的命中率则高达55%。其中,立陶宛队六号马西扬斯卡斯三分线外四投四中,一个人就拿了32分,而和他对位的朱芳雨全场10次出手只命中三球。那一次,立陶宛就是利用外线火力摧毁了中国的防线。
四年后,一切都没有改变。立陶宛的三分球就像利剑,刺穿着中国男篮四年来尚未愈合的伤口。上半场比赛,立陶宛队在外线手感一般,只有15投5中,但到了下半场,考克纳斯、克雷扎、雅萨蒂斯等人先后命中三分,全队火力全开,在下半场16次三分出手,命中8球,命中率达到五成。相对而言,中国男篮虽然在下半场急于通过三分追分,但他们在外线的准度实在不敢令人恭维,整个下半场15次出手仅命中3球,全场比赛的命中率不过19%。
因为防不住挡拆,所以在外线吃亏,因为在外线吃亏,所以在局面上落后。中国男篮的失败就是四年前历史的重复,俗话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中国男篮却两次用相同的输法输给了立陶宛。当我们在遗憾错失创造历史的同时,是不是也该从另外的角度审视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