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尔特奇迹该归功谁?

(2008-08-17 11:56:06)
标签:

体育

分类: 缤纷体坛★杂谈

当博尔特像他的名字“Bolt(英文中有闪电的意思)”那样掠过鸟巢的红色跑道,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时,我一点也不觉得惊讶。

 

记得三个月前,我就写过一篇名为《人类的百米极限有多少》的文章,当时我说,自从100米引进电子计时记录成绩以来,从1968年的海因斯到如今的博尔特,成绩从9秒95变成9秒72,花去40年时间,人类速度的天才将成绩提高了足足0.23秒。而想不到的是,从博尔特的9秒72到博尔特的9秒69,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人类速度的极限就又被提高了0.03秒。现在我惟一的疑问是,人类真正的极限到底是多少?看到博尔特最后时刻瞭望左右的闲庭信步,我相信,这个问题已有了答案,那就是,肯定不是9秒69。

 

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有科学家依据人类身体对抗空气阻力和人的体重对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出的百米极限是9.64秒——按照这个逻辑,也就是说,博尔特在鸟巢的这个纪录距极限速度只有0.05秒的差距?但从博尔特最后20米开始减缓步频的过程看,显然0.05秒并非是真正的答案。

 

还有一种说法来自荷兰籍的数学家阿尹马鲁教授,后者研究田径运动中的各项世界记录多年,他的观点是,人类100米的极限应该在9.29秒——这个数字看上去挺“远太空”,但想起100年前,又有谁会相信人类居然能突破10秒的大关。

 

博尔特在鸟巢的这个成绩,让人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只是有时候,创造历史也要仰仗一些外部的因素。比如博古特这次创纪录,我觉得,就和鸟巢的塑胶跑道质量无不关系。

 

很幸运的是,我的一个朋友是上海田径队参加鸟巢“好运北京测试赛”的队员,当时比赛踩场,我也和她一同步入。据说,鸟巢使用的塑胶跑道从意大利进口,几乎和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属于一个类型,但它经过改良,性能更好,质量也大幅提高。当时我踩了一下,感觉比想象地要硬一些,但弹性似乎很好,有利于短跑发力和助推加速。我那朋友也说:“这场地很好,有利于临场发挥。”

 

然而,在奥运测试中,并没有选手做出惊人之举,但不知有谁注意到,拿男子100米冠军的中国选手张培萌,他跑出的成绩虽然只有10秒23,但却是他在正式比赛中的最好成绩。一切,莫非真是巧合?

 

当然,将世界纪录归结于场地肯定有点操蛋。可是你绝对不能忽视场边观众的助威,在田径运动不算普及的中国,观众却莫名地热情。还是在鸟巢测试赛时,我深有感悟。无论是否有中国运动员参加,中国观众的加油助威都颇具声势。想想在国外举行的那些田径比赛,观众虽然也有热情的,但大多数还是显得比较“绅士”,绝对没有中国观众那种群体激昂的氛围。

 

另外有一点不可忽视,昨晚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后最有“凉意”的一天,微风习习,根本感觉不到前几天的闷热,这样的天气条件,自然有利于运动员更好发挥。综合而言,博古特占据了天时(夏风)地利(跑道)人和(观众)的三重优势,破纪录也在情理之中。

 

在北京这个大量涌现“奇才”的舞台,博尔特无疑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说,国际田联在赛前对其进行了将近10次的药检,都没能查出个所以然来,对于这样的天才,我们除了喝彩,别无选择。我很庆幸自己是属于这个舞台的见证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