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分类: NBA风云★诸强争艳 |
从来没有一届NBA总决赛像这次一样,让裁判抢去了所有的风光。
也从来没有一届NBA总决赛像这次一样,让比赛变得如此“公正”和“公平”。
总决赛第五战,湖人和凯尔特人各自都获得31次罚球的机会,而第四战,双方罚球的次数则是28比29,客场作战的凯尔特人仅仅少了一次。比赛愈发精彩,惟一的不足是,有的球迷觉得自己受了欺骗。看着有程序设定之嫌的总决赛,有些人的情绪即使心潮澎湃心思狂潮,也会装得忍无可忍无可奈何。
但就像80年代很多电影粉丝崇拜港片一样,即使你走进电影院,知道英雄永远不会死,英雄永远只会死而复生,但当你看到周润发或刘德华一次次逃脱枪林弹雨的袭击时,你也会大声疾呼拍案叫绝。
所以,你必须知道自己渴望从NBA那里得到什么?
这个时代流行潜规则,NBA也难逃窠臼。
多纳吉就像陈冠希,他提供给FBI的供词就像那一张张不堪入目的照片,裁判瞬间成了“艳星”,让人们对自己的偶像崇拜重新有了反思和定义。但事件过了之后,陈冠希还是活得好好的,看过热闹的人们依然在网上搜索更多乐趣。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有人难免要问:NBA还值不值得信任?难道这一波碧水到头来只是和中国足球混沌臭水沟同等的货色?或者,那些纯洁的球迷根本就活在“楚门的世界”中,殊不知,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狂热付出,其实都只是在斯特恩的严密操控下进行的低级活动。
所谓无知者无罪,既然没有什么多纳吉,我们这些NBA球迷依然活得有声有色,为何就要为他的一笑一颦影响了自己的心情。这不值,尤其在总决赛期间,更是得不偿失。
关于事情的真想,斯特恩早就做出了解释,也用黄健翔一样的口吻仰天呼号道:他只是一个人在犯罪,只是一个人。在“重刑犯”和“总裁”之间,我们应该相信谁的人格,暂且不论。我们只需要知道,NBA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渴望从NBA当中得到些什么?
取舍需求之间,很多反攻倒算都可以化为无形。NBA只是一个巨大的公司,球迷从中获取的是看球的享受和乐趣,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既然是公司,就会有严密的发展计划和泾渭分明的制度。市场经济以博取眼球和增加收益为主,这两点反射在NBA的大蛋糕上,就产生了两个基准条件:全明星和总决赛。
NBA需要偶像,也需要激情四溢的比赛。说的俗一点,没有哪个球迷愿意看到马刺或活塞之流长期统治联盟,而不管你是不是球迷,看到科比81分表现时也大多会瞪大眼珠。
为了让冗长和乏味远离赛场,NBA难免借用所谓的“潜规则”不遗余力。这就像炮制一部好莱坞大片,电脑特技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给明星球员更多施展魔力的空间,让刺刀见红的比赛多一些见招拆招,出现一些“官哨”掩护何尝不可?斯特恩说,裁判九成的判罚都是正确的,为何不能烂漫地觉得,那一成的错判就是为了给精彩当佐料。
扣人心悬的噱头,跌宕起伏的过程,这样的比赛,谁不爱?看过,爽过,HIGH过,也就够了。
NBA就是一个拥有巨大市场背景的商业公司,如果你觉得它制造点悬念就是欺骗感情,那你还不如洗洗先睡吧。这就好比,你看到变形金刚震撼亮相后,还矫情地问:为什么机器人也会死?这就不好玩了,失去了原本的乐趣。
我不否认,斯特恩这一次的危机公关也很重要,他必须像前几次一样化解球迷的情绪,毕竟,再好的大片,BUG多了,总会让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