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分类: CBA直击★NBA姚易 |
1974年出生于韩国仁川
1988年开始学习健美操
1994年,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中文,1998年毕业
1999年,开始在中国从事健美操培训
2002年,日韩世界杯中国“球迷”啦啦队的团长
2002年-2004年,CBA啦啦队总教练
2004年-2005年,赋闲在家,创办“守镇之舞”文化传播公司
2005年年底,与CBA再次签约,负责CBA北区7支啦啦队的培训,“守镇之舞”负责北京男女篮的主场演出。
赵守镇又回来了,带着她的那支“守镇之舞”,谁能想到,这支连续六年获得“最佳拉拉队”的团队,险些和本赛季的CBA舞台说再见。
从1994年来到中国,赵守镇已经离家13年。这里,是她事业起步的地方,也是她眺望未来的地方。一个韩国女人的奋斗史,漫长而艰辛。
险些错过CBA联赛
本赛季的首钢体育馆,熟悉的是球队和球员,不熟悉的是场上表演的拉拉队。
越来越多的女孩进入拉拉队领域,使得原本有点冷僻的行业出现了爆满现象。本赛季的首钢篮球赛场,也不再是“守镇之舞”一家独大的舞台。为了平衡各方关系,两支崭新的队伍破壳而出,加入到这个舞台,一支叫“库拉拉”,一支叫“巅峰”。很多原本和赵守镇关系不错的朋友,突然间变成了他的对手。
“有竞争是好事,我在中国呆了13年,始终相信一点,实力决定一切,”赵守镇是个天生外向的人,她说任何话都很有力度,而且还配合着许多肢体语言,脸上表情更是丰富,“这两支队的很多人我都认识,也都是我的朋友,像‘巅峰’的那个教练就是韩国人,我们早有交道。”
多方争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潜规则”险些让赵守镇和她的队伍名落孙山。“你别看CBA的篮球宝贝很火,其实俱乐部对这块都很不重视,”赵守镇眼神耷拉,口中不时叹气,她显然不满意自己球队遭到的某些对待:“一般情况下,联赛开始前一个月,球队才会和我们说表演的事,这么短的时间,我们通常只能仓猝上阵。”
只是这次,赵守镇始终没有得到有关表演的通知。情急之下,赵守镇拨通了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方才得知,这个赛季她们可能会丢掉CBA的“饭碗”。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敷衍也很冷漠:“我很难再让你们上场,你们的队员长得太难看,脸蛋不行。”听到这样的话,赵守镇差点崩溃,回家的路上,她失望透顶,泪如雨下。最后一招,她含着未干的泪拨通了联赛委员会的电话,将满心的委屈一吐为快:“你不尊重我,我也不会尊重你,我也不是非要得到这个机会。但请问一句,难道在中国,美色加钱,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吗?”说完,她狠狠挂下电话,绝尘而去。
事情的进展突然有了变化,刚才还高高在上的首钢负责人,态度大变,给赵守镇回电话时添了很多柔情:“赵老师,你坚持坚持好了,还是表演吧。”经过多次协商,三支拉拉队平分了在首钢主场进行的15场常规赛,每队五场,由守镇之舞压轴最后的五场常规赛。
2007年12月7日,北京战上海,守镇之舞本赛季第一次站上熟悉的舞台。赵守镇在记者席附近观望自己的弟子,每次跳完,她都兴奋地鼓掌呐喊,一名老观众不经意间认出了她:“你是守镇?很久没看到你了,”赵守镇伸出双手,微笑不止···
看到太极来到中国
从小,赵守镇的家庭就不富裕,因为负债累累,他们全家不得不搬到地下居住。拮据的环境并不能抹杀赵守镇热爱跳舞的兴致,从初一开始,她就全身心地爱上了健美操。
那时,家中有一块大镜子,每当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赵守镇便会忍不住跳上几个节拍,然后喃喃自语道:“这就是我一生的职业。”仅用了一年,尚读初二的赵守镇就学会了所有的动作,她开始担当起教练,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中学生教小学生”。也是在那个时候,她再也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
想起那段时光,赵守镇滔滔不绝说了有十分钟,独自沉浸在回忆中:“我只记得,那时我的书包里一本书都没有,只有一双跳健美操时要穿的鞋。”这是她第一次懂得什么叫“认真”。时隔多年,她第二次领悟到“认真”,那是在来到中国之后。要想当好健美操教练,赵守镇知道说好中文的重要性。于是,她在北京语言大学苦功汉语,不到一年,进步神速。有一次,一支日本考察团来学校访问,那里主教中文的教授在台上演讲,赵守镇在台下听讲,她不但全听懂了,而且暗自窃喜,因为,她觉得自己的汉语水平已经超过了那位教授。
赵守镇当初选择中国,逃避现实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父母离异,让她备受煎熬。更大的原因纯属机缘巧合,赵守镇那时很想参加专业的健美操培训,迫于经济压力,她无力承担。偶然的一次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介绍中国的短片,一个冬日的晨曦,雾气未散的大广场,聚集着大量的晨练老人,轻舒猿臂练着太极。赵守镇恍然大悟,那正是她希望看到的一种场面,一个念头由此产生---她必须来中国。一来,这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二来,这里的学费相对较低。打点行装,她便独自踏上了奋斗的远途,手里揣着4万块钱,孤军来到陌生的城市。赵守镇用略带低沉的语气说:“那时我甚至没为自己准备回去的飞机票,出来闯了,我就没准备过还要回去。”
抱着一颗热忱的心,携带着一身“舞”艺,赵守镇开始了她的中国之旅。第一个给她留下至深印象的是XX,她是当时中国最火的健美操教练,但赵守镇并不服气:“在我看来,我跳得远比她好,这也坚定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曾经想过离开中国
赵守镇为了她的梦想,付出了太多。她原本可以过得足够富裕,现在却连住的地方都是租来的。
从1999年开始,赵守镇慢慢蹿红,她不但成为了中国最出名的健身教练,而且在CBA赛场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天空。名气为她带来经济上的丰收,在电视台做节目、回韩国出书、接各种拍广告,络绎不绝,她甚至有过一个下午就净赚50万人民币的经历。“我本来可以过得很好,”对于自己的选择,赵守镇无悔,但语气苦涩,“只是,我把所有的钱都贴到了这支拉拉队,现在每个月都在亏本,我搞这个,已经做不好了继续不赚钱的准备。”
赵守镇现在的公司坐落于国贸的SOHO现代城,每月一万多的租金,还要按时发给在公司任职的几名老队员工资,这些都让她倍感压力。CBA跳一场比赛只有1000多元,这些钱几乎都不够买服装。为了这次CBA“首演”,赵守镇亲自回了趟家,为姑娘们筹备各色装备,一个来回,就花了她4万多元,其中,没有一分钱的赞助。
2004年,CBA联赛的领导班底进行了重组,改革之后,赵守镇突然变得一无所有。那一年,她“下课”了。物是人非的状况,让赵守镇想到了离开。现在回想起那段灰暗往事,赵守镇的眼神还是充满忧伤:“那时,我真想离开中国,离开CBA,我觉得自己很不了解这里的国情,我想要放弃,彻底离开中国。”
心情失落,赵守镇就抽空去了趟美国,那是她去的最多的地方,拥有跟拉里一样的拉拉队,是她一生的梦想。赵守镇曾说,中国的拉拉队总有一天会赶上美国,那次造访,她的乐观情绪一朝尽散,“我感到了绝望,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永远不可能超越美国。”她所暗指的,当然还包括上层管理的某些鸡零狗碎,用她富有东北腔的普通话说,就是“操蛋”。
后来,是弟子的倾情挽留把赵守镇留在了中国。2005年,“守镇之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其实很多人都有误解,这根本不是赵守镇亲自办起来的公司,当时的股东全部是那批跳舞的老队员,为了最后一点留住赵守镇的希望,她们私下里联手投资,组成中国第一家职业拉拉队培训机构。远在韩国的赵守镇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她一时语塞,不知咋的就埋怨起队员:“怎么起这么土的名字,”眼眶却早已湿润,她很快挂了电话,须臾间,心软了。
现在,她已经成了公司的法人代表,每一分开支,都是她的血汗钱。入不敷出的奋斗,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