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足球★宿命 |
这次我顶谢强――男足国奥不可同题辨证
□ 谢淳恺
时隔三日,中国足球再陷两极分化漩涡,国奥被捧上了天堂,国足被贬入了地狱,真的就像一次火山和冰山的碰撞,一边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边是愁云惨淡万里凝。
因为私事,还没来得及翻看几场比赛的具体内容,但细节场景和赛后议论,我了解得还算具体深入,有些专家的观点和自己志同道合,当然也有很多观点不敢苟同。
比如那天在开往深山老林的车上,手里攥着一张著名体育报纸上刊登的一篇源自某著名评论家的评论,思路很明确,就是要朱光沪带罪请辞,但理由就有点泛泛而谈,形式主义甚至形而上学。依稀记得,他说中国男足的失利的根源在于,老朱无法通过构筑一个恰当的战术平台,并通过精到的心理调节和排兵布阵为中国男足的11人产生出大于11人的力量。
一句话,竟将足球教练的三宗罪一网打尽,也就等于,全盘否定了老朱在一年多来给中国足球带来的改进。带刺的言论缓中有急,退中有进,老朱被他说的简直一事无成乃至一驮狗屎,看似无招胜有招,看似无辣胜毒辣,不得不承认,这篇赛后评论是我浏览完所有新闻后印象最深的一篇。在我看来,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前辈远比那些表面“愣头”的评论家更心怀不轨,更居心叵测。
为什么我这个脱离了足球干线的后辈要这么说?实在不好意思,因为我在足球上的记性异于常人,记得去年某年某月,老朱风光无限之时,同样的人笔下造就的那些辞藻是多么的风花雪月,只差用鸡皮疙瘩煽情了!物是人非,就见风使舵,捕风捉影的功底让身为后辈的我“学”到了不少。
中国足球现在的评论环境真是污水一滩,我们不怕有的人一如既往地大放厥词挥毫相向,也不怕有的人不谙世道地亲情助拳持危扶颠。怕就怕,有的人盲目调转风头,前后矛盾,盾戟齐发,在“四不象”的中国男足身上再煽风点火一把,将尸骸冷结成冰。
中国足球在老朱的倡导下学“疯狗”自愧弗如,中国足球的某些资深评论家却无师自通当起“疯子”来肆无忌惮。
我不是来挑战所谓犬王(应该是同音的“权威”,措手便打了这词,SORRY)的,不够格也不够量,我只想用一张关不住的嘴歇斯底里地喉出一点心声。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只能废话一句,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这次我立顶谢强,他的那篇《不必夸大土伦杯胜利 恨朱广沪不一定恶捧杜伊》的文章,小眼聚光下露出了别具一格且独具慧眼的一种认识,即使仗义情怀,也合情合理。其实道理有时真的很简单:恨朱光沪真的不用靠狂赞杜伊实现背景反射,这又不是啥正反辩论的同题作文,就像你不必为了歼灭杨国忠就必须昧心地漠视唐玄宗的昏聩无能。单一偏执,必然导致同归于尽的历史倒退,这和理论上对外教本土教练的一视同仁一样,都有悖常态。
提醒那些缺乏建设性意见只会口吐唾沫的“笔行走兽”们一句,你知道土伦杯上集体比人家大两岁(中国的骨龄一向都是骗人的幌子,事实很可能不止两岁)踢球是啥感觉,没血性才怪,身材上的优势决定国奥小将能拥有足够的气质去为自己打一针劣质鸡血。我一直强调自己是跑篮球里最懂足球的,我比大多数球评人都会踢球,无数场比赛的经验告诉我,以大欺小产生的视觉雄壮,真和喝了状阳膏的感觉一样,虚假繁荣罢了!
难道从事中国足球事业的朋友们不知道,中国足球的现实更像是对未来不负责任的一次欺骗吗?何况阿杜的那支球队除了精神意志可歌可泣,技战术上又有何推陈出新的巨变?把现实中小打小闹的一点浓艳当作是未来彩绘的点睛之笔,不是矫情随波逐流,不是睁眼说瞎话又是什么?
问个时髦的问题:老朱和杜伊差距有多大?众口一词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可以是一座山,那也是如来佛撑起的五指山。可以是一个跟抖,那也是美猴王翻越的十万八千里。而之所以有那么齐唰唰的千夫所指,又何尝不是某些畸形媒体守门人的朝令夕改造成的祸端?
你可以有说话的权利,评论的权利,但不能有缺乏人格标准的巧簧屁话。所以这次我顶谢强――他执着地可爱,而且更关键的是,国足的“衰”和国奥的“旺”真的不是一个同题辨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