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缤纷体坛★杂谈 |
还是心理惹的祸
□
没想到,特意被安排成两天两夜的鏖战,更像两个小时般短暂的彩排,丁俊辉没给球迷留下一点悬念,就输掉了在世锦赛上的处子秀。
克鲁斯堡剧场灿若繁星的灯光下,丁俊辉黯淡地像一个失足少年。在小丁对面,站着他的偶像奥沙利文,狡黠的目光透着老辣的智慧,如同上次,用火箭般精准制导的出杆让小丁的失败来得仓惶而落魄。
这不但是一场偶像对追随者的胜利,也是一场老师对学生的征服,更技术化地说,这场让中国球迷略感窝心凉的比赛,更是一次“典型人物”对“非典人物”的彻底打压。
奥沙利文将典型神童的传奇演绎地美轮美奂,而丁俊辉在其身旁更像是伪造吹嘘出的“非典型神童”,和他之前焕发的天才光芒貌合神离。
中国球迷总是喜欢矫情地认为,打破奥沙利文单杆147分的年龄最小纪录,小丁就已将神奇换作一张胜券。本质上,那充其量只是一次偶然的神经刀炸糊,单伦147分的单杆总数,奥沙利文六比一遥遥领先稚气未脱的中国“丁”,5分20秒满分清台的历史更是小丁超越自身极限的标杆,何况,小丁刚起步的职业履历仅是奥沙利文悠长岁月的一个零碎。
所谓的神奇可以供奉,但传世的伟大却永远不能复制。
合理地分析:奥沙利文在三十而立之后若隐若现,斯诺克游戏其实对年龄要求并不苛刻,凭借充盈的资历,神一样的老将完全可以用最合适的爆发捍卫自己青春不逝的尊严。奥沙利文离40不惑还有7年,这段时间,恰恰是状态走高的黄金迸发点。
小丁则不然,“年轻”的资本在斯诺克沉稳甚至有些压抑的氛围中变得累赘不堪,80后不羁的心灵在相斥的环境下毛躁地接近爆炸。20岁,本身就不应该是属于斯诺克球台的黄金年龄,它需要大起大落的历练,也需要世事无常的锤打。
形象比喻:学习中和深造中的人PK,再怎么沉痛的失败都是必然。
小丁为年轻付出的代价,是任何走成熟路线的运动所无法逃遁的难题,他完全不用顾影自怜地像突然失去神奇护体袈裟的流浪儿。从上次对战偶像的啜泣到这次目光不敢对视的迷离,从困兽犹斗到手无寸铁,由内到外的持久力和战斗力尽丧。小丁的沉沦关键源自对自己信任度的沦丧,天才危机逐渐开始小荷露尖角。
综上所述,“自信助长”必将成为小丁摆脱泥沼的一把利剑。大家都把小丁的情绪低落理解成输球的主要败因,这至少说明,台球运动的本质是很简单的,“专家”和“砖家”的界限一墙之隔,薄如蝉翼。事实上,针对心态的外在调整潜移默化中已被否定,陪同小丁的三两好友除了协同烤肉和摆球外,贡献似乎并不显著。
在和《劲体育》一位专跟小丁的体育记者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小丁其实是个典型的乐天派,不像外界印象一副人格分裂般无趣模样。清晰得出一个结论,小丁脆弱的一面主要还是台球事业给他带来的性格扭曲,如果可以用生活上的斗志去激励球桌上的信念,心理层面的瞬息万变或许才会停歇它不可琢磨的脚步。
因此,现在的小丁若要重新找回以前的小丁,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和修行。天才不会独行,他必须学会和自己的心灵沟通。吾日三省吾身,将心理恶魔驱走,方能成就大业。
可以想象,苦其心志二十载后的小丁路在何方?奥沙利文就是一面镜子,神奇或伟大,一切天才的影像只有在明白了努力的方向后,才能在旷野中不由自主地奔腾。
连续两次对偶像的比赛,总共25局只赢了5局,结局和料想差地离奇。算上今天的首轮出局,小丁在过去四项国外赛事中接二连三被挡在首轮。不禁让人怀疑,小丁是否还是位一流巨星?
不用怀疑!我相信,这些数据都不能称为正常证据,成绩滑坡和竞技能力无关,更多还是心理惹的祸。
治愈心理疾病需要时间,更需要球迷的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