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缤纷体坛★杂谈 |
米高眼:
看到闭幕式上渔夫的儿子亲手熄灭了烛台,我的心醉了,再见多哈,再见经典!
再见多哈 相约北京
□
不知道我是第几个跟多哈说再见的人,但终究是要告别的,挥着衣袖,带走了所有美好的回忆。
最后一天的赛场,没有硝烟弥漫,没有刀光剑影。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一个更为吉利的夺金数字给了身为亚洲盟主的我们,而表义上最承重的男足金牌,则被不惜重金搜刮人才的东道主截获。
你觉得由卡塔尔出现在收尾仅有的两项球类决赛中,是巧合,还是阴谋呢?太有趣了!
15天在沙漠中的守望,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个世界上人均GDP“探花”小国以小博大的聪慧和严谨,即使很多的体育专家都表述了同样一种观点:钱是买不来体育精神和内涵的,但与世无争的状况是:处处奉行请君代办的石油王国却用咋舌的纯熟井然,为全世界的体育迷奉献了一届接近完美的竞技盛宴。其实那已经很足够了。
如果一定要在一块透亮的璞玉中横截一点瑕疵,我想唯一的叹惜,也就是用28亿美元精心打造的各项比赛问津者实在少的可怜,就好像古代大厨处心积虑为皇帝烧了一桌的满汉全席,可皇帝舌头却仅仅浅尝辄止了一番,就纵其倒入了垃圾箱。
其实,卡塔尔的74万人口也不少了,至少从撑满开闭幕式的场景推断:只要想看,那么,居于弹丸中心的当地人是足以将各座麻雀大小的体育分馆塞得人满为患的。可惜,卡塔尔人的时间大多用在了数钱上,一场比赛的时长对于那些惜时如金的大富而言实在太过奢侈了。
所以,镜头扫过的地方,农名工和观光客才会汹涌交杂在了一起,很多比赛,其实和本地人无关。这也是多哈痛并快乐着的一道独特风景。
最后的一篇多哈评论,编辑让我总结中国体育的表现,我觉得语言一时被记忆封锁了,后来重看了一遍中国那份冗长的金榜和对应的成绩,五味杂陈,总渴望,一切到不了终点,宁愿多哈创世纪的记录只是中国体育平淡中积蓄于未来的一股力量。然后爆发,直到08!
多哈的回忆是幸福的,也是令人牵肠挂肚的,金亨七和那位印度志愿者的英容笑貌永远不该被后人忘却。衷心祝福他们的灵魂也能在天堂中快乐安详!
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多哈那些由外国军团全程操控,有关赛事流程的细枝末节,对即将接受重大考验的08组委会来说,学习价值绝对深远。有时,东西合璧并不是纯粹无助的一种讯号,更像有容乃大的一种机智,东方人办事务必学会顺应潮流,一味民族化是得不偿失的!
卡塔尔人有钱,懂得钻营游戏的小道,即使没有体育气,赛事本身是震撼的。中国人没钱,但政府有钱,更有体育强国的底蕴,我们应该怎样照搬历史的遗迹呢?值得商榷!
现在的张艺谋压力一定远甚各界体育人,今晚的闭幕式延续了开幕式的高水准,阿特金森的匠心独具让经典成为了鉴别未来的永恒尺码。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谁都不敢说:多哈含金量泛白的赛事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不是就得归功于开幕式上的那匹骏马。
顺便说到:今天下午笔者就刚去凑热闹看了老谋子的《黄金甲》,感觉平平,除了尽收眼底的一片“黄”,场面宏大得有点失去了真实。我的结论是:多哈前后两篇在哈里发上演的《一千零一夜》,远比在影城的《黄金甲》要好看。则需警惕,历史的分解其实也是门学问,之于承继述说悠久辉煌之中国历史的奥运开场秀而言,所有参与其中的中国策划者都得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啊!
看到闭幕式上渔夫的儿子亲手熄灭了烛台,我的心醉了,再见多哈,再见经典!
之后呢?相约北京吧!我相信中国人是有能力还世界一个更大的经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