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三个小故事看“教育公平”

(2006-05-17 13:58:19)
分类: 推荐共享

 我们通常在讲教育公平的时候总是要提到三个层面: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现今正在经历大背景的社会转型的伟大时刻,教育无疑更是时刻衡量着社会转型和进步的重要尺度,因此才有了轰轰烈烈的教育公平的讨论,轰轰烈烈的教育均衡发展讨论,以及教育产业化。素质教育的大讨论。但是今天我先不来谈什么理论性的,先入为主的东西,请允许我先来讲三个小故事,他们都是我们熟悉的故事,或许正是您正讲给下一代的故事。

       故事一:揠苗助长

        这个故事不用我多费口舌,无论是故事的内容还是其孕育的寓言道理,连3岁的小孩都能说得出来。问题都不在这里,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从前20年的小学课本选编这则寓言道今天我们的孩子又学这则故事,明知其中深刻的道理,还明知故犯呢?种过庄稼的人都知道拔苗是不能助长的,事物的成长和发展一定要遵循他自然的规律,该道理更是时常嫁接在教育的问题上来,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的问题,即0-6岁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多少的教育专家,从自然教育理论的提倡者卢梭,到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从实用主义实验的杜威,到中国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都是主张教育要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天性,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而不是凭着主观的臆想去破坏和泯灭他们天生可爱的东西。

        如果把儿童比作是正在抽芽生长的幼芽的话,我们的家长就是培育他们的庄稼人,中国的庄稼人往往有一个心理的弱点,就是总是感觉自己的庄稼不如别人的庄稼,庄家总是别人的好!于是乎,便郁郁不平,生出许多攀比和补救的心理来。由此便产生了中国有史以来庄家汉中最聪明的number   one来,他的恨苗不成树最终化成了一股强大的智慧和勇气,一夜之间,改变了幼苗的长度,谁知欲速不达啊,他单纯的攀比心理使他失去了所有的庄稼。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在心里恨铁不成钢的家长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要炫耀的庄稼,好像只有你的庄稼比别人的庄稼长的高,你才是一位成功的庄稼汉。这种炫耀的,充满期待的心理。给了今天的小孩多大的压力啊,他们有限的童年(前童年期)就像禾苗一样被不断地拉长,无禁止地拉长,最终不是绷断,就是失去原有的弹力,适得其反啊!有些家长更甚,将自己身上位实现的梦想一股脑,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口烁其词:只有灰色的童年,才会有金色的未来。悲哀啊。悲哀啊!真是可怜的天下父母心啊,真是可怜的幼儿。

       为了起点的优越,我们不惜牺牲人落泪最最珍贵和美好的东西——童年!甚至有些家长心里深知幼儿的童年应该多接触大自然,多发展天性,多发于身体,但身在江湖中的他们眼里也使充满了多少无奈的眼泪,一想起明天孩子就要冲出起跑线,进入到激烈残酷的社会浪潮中去,他们人心割爱,他们明知故犯,他们内心矛盾,神形相离,游离于现实和梦想中间,揠苗助长的故事辈辈在讲,但最终只能乖乖呆在故事书上,各种学前的,幼儿的教育争相绽放,繁荣无比,到底背后谁在作祟,谁促使我的手伸向幼苗,都来深思吧!!!

   (后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