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之源,德之基 ----道德随想

(2015-12-19 11:41:32)

此文,我的儿媳--聋哑教师李丽的见解,让我对李老师刮目相看。发来大家分享。

在家庭中她是我的儿媳,也是女儿,朋友,文学交流者,文字的老师。以此为幸!


 

道之源,德之基

                     ----道德随想

 

                                                         李丽

 

道德二字,并不陌生,也是所有人的口头禅。然而,道德在时下,多半只是个标签,是白天的太阳,夜晚的月亮,你放你的光,我干我的事,有人大张旗鼓说,有道德约束什么也干不成,投机也好,钻营也好,你敢这样我就敢那样。更是一些人披着道德的外衣装点自己形象的饰物,人心乱,大道溺!人心在物欲中迷失,精神萎缩,灵魂堕落,人格分裂,虚伪成性,其重要原因就是丧失了“道德”总则。

 

中国的道德伦理思想,全包括在“道”里,所谓“道能生我,德能长我”。道德乃天地之正气,是人类最优良的品性之基石,它是每个人本来具有的性德。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其两者,同出而异名,这个无名之妙,即是道的写照。真正的道,不可名状。万物之母没法给它一个名字,所以勉强取名为“道”。其实“道”即是秩序四季的轮换,万物的生灭,昼夜的更替,无止无尽循环往复即是规律。这些规律恰恰预示着万事万物循道而行必增,逆道而行必减。人不循道而行堕,社会不循道而行衰。那么,如何就能循道而行呢?“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即是道统,是我们的先祖为民族最初的安排,是我们必须修炼的功课,是我们民族固定不变的灵魂依托。失去它,心灵即会迷失,社会即会混乱。我们的文化是天下一家的仁爱文化。比如五德之首“仁”字,二人合一,不是你和我的分别之心,而是“我们”的和合之心。站在宇宙的法则看,天下再大不过男女两人,芸芸众生再多不过是父母子女四人。众生衍绵不断,生生不息,不过是家庭重新组合的原理。所以“仁”便是“道”的玄妙——和!为什么历朝历代的仁义之师都讲“和”?出家人叫“和”尚,其真实义意是尚“和”,人类的愿望是“和”平,个体心灵追求平“和”。仁即为善,善即为爱,爱即为“和”,“和”即为兴。因此老百姓说“家“和”万事兴”。推之,人“和”万缘亲,国“和”天下兴,这便是我们民族先祖“仁”之悲愿!于是我想,曾经被视为等级观念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非是等级,实为仁爱:君爱臣,臣忠君,乃是双向性文化,非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单向性文化。双向是“和合”,单向是利器!双向变成单向是权力者的利用与扭曲,不是文化的问题。诸如中庸之道不是老好人,也非是没有原则的和稀泥。而是不偏不移持守“中道”,所谓大爱不爱是没有偏私,上德不德是没有偏见,上士不争是与宇宙达于“至一”的境界。儒释道文化是圣人的真知,宇宙的声音,中华民族的血脉!丢失了它就等于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失去了灵魂成长的阶梯。

 

如此,“仁义礼知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是做人处世必修之路,不向外求,反观自省,躬行实践。所谓,欲想天下好,先从自身起。把自己积满尘垢的心洗净,清明的意识才能装进来,颜渊问何为仁!孔子:“克己复礼曰仁”。如此,克己即律己,心不存邪念,身不作邪行,口不说假话。做到真诚,必要律己,始能服人。仁义礼智本然天性,能从内心把它发扬出来,自然流露一种光泽,此乃德光普照,与人人有缘,随时随地,从形态、仪表、语默动静中皆流露这种德光,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顺序。所谓“有德人人亲,有道方为尊”。一个人是宇宙的一个细胞,一颗光灼的心是一个小宇宙。

如此,德是道之基,道是德之源。这是不变的法则。

 

晋中特殊教育学校 李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心似莲花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