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昨天的学习内容是10的加减法,看到老师发来的校讯通,心里又有点担心起来,对于近四岁八个月的诚诚,10的加减法可能有些难度,我从来没有刻意教过他,有些孩子家长送孩子去学了珠心算,我一点也没有动摇,我想,该会时自然就会的,但从诚的学习情况来看,5以内的加减法掌握的还可以,但6789的加减法一直掌握的不是很流畅,比如,做蒙式作业,小子可以通过查数做出来,但是如果抛开作业本,凭空的我来出题他说答案,小子就会胡乱给个答案,根本是没动脑子不着边的答案,我很着急呀,自从看过同事宝宝的老师的下面这篇博文,我有点茅塞顿开呀,原来是这样,博文转载如下:
没想到昨天晚上,诚在蒙式数学作业的时候,10的加减法掌握的非常好,查数也对,凭空说答案也完全正确,看来小子有点开窍了,真开心啦。
以下转自刘老师的博客,给正在迷惑的朋友们:梧桐细雨 点点滴滴(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好老师)

矛盾
焦虑 思考 面对
这两天,一直陷入一种思考中。
心情从焦虑、担心、着急,到现在已经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昨天为年级组开放的活动,因为接到通知的时间比较晚,就准备了一节蒙氏数学课《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除了活动的时间有点超时外,活动本身的安排,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通过“闯关”游戏,(有个人闯关和小组闯关活动),来进一步学习巩固5以内的加减。
问题是,不管是在小组,还是在集体闯关活动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很容易就卡壳,而且目标很集中。即使在平日里的数学活动中,也经常会集中性地表现在个别孩子身上。
我有些着急:看似很简单的问题,甚至反复重复的问题,怎么就不懂呢??
我有些担心,马上就要进入更复杂的数学加减学习了,前面的都迷迷糊糊,后面的又将如何应对呢??
这两天,我一直在苦恼,在思索,在查找一些资料,在仔细地分析原因,慢慢地,有了头绪,心中也豁然开朗了一些。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1、个别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没有认真听讲,当然就是一头雾水了。
2、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论,提出了人类的智能至少有八种,即语言、音乐、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动、人际、内省、自然观察等八大智能,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智能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不均衡的,极少有人在所有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除非极少的天才。而这些孩子,很有可能是在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发展的略微缓慢些而已。
3、个别家长对孩子数概念的培养意识不够,从来没有或极少在生活中渗透数概念的启蒙,总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了,殊不知,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关键期的,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启蒙,就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4、以往的数学组成和加减的学习,都是从2开始的,蒙氏数学开始就进行了“5以内的加减和组成”的学习,对于以往缺少训练的孩子来说,自然是如一团乱麻,不知从何下手了。
给家长的建议:
1、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2、一定要多在生活中和孩子玩一些数学游戏,在生活中学习,是最好的方法。并一定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好的收获。记住,一定要坚持,越有困难的孩子,坚持得要越久。
3、不可忽视对孩子的引导,但也不要过分焦虑,更不可指责孩子笨,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如果失去了兴趣,成为了负担和心事,就得不尝失了。了解加减的学习,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而已,数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应该归根于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4、加减的学习,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具体形象阶段(即必须依靠实物和图片进行运算)、表象阶段(通俗地说是把第一阶段的实物和图片抽象到头脑中进行运算)、高级的抽象思维阶段。家长对孩子的辅导,一定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可以从最简单的具体形象阶段做起,熟练之后再进入第二、第三阶段的训练。
给自己的建议:
1、时刻用八大智能理论提醒自己,切不可急躁,更不能急功近利。
2、教学活动中加强对个别孩子的辅导,比如,作业时,可让有困难的孩子坐一组,便于老师的观察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与家长取得联系。
3、每天可以在集体活动前抽出1—2分钟时间,再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加强幼儿的理解。比如,今天早上就让一个孩子上前来把两支铅笔分了两份,大家都很感兴趣。每天都可练一练,找不同的孩子尝试。
4、作业时可适当降低难度,分层次进行活动,这样会更有效。
5、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要家园合力,才能事倍功半。
梳理了自己的思绪,心情舒爽了很多,希望明天,我会从容面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