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2008-12-01 23:21:14)
标签:

古民居

户部山

李蟠

徐州

雨苗

诚诚博客

寻根活动

老屋

旅游

彭城

分类: 游山玩水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周六,天晴,无风,从阳台望过去天蓝得沁人,这样的天气不拍片简单就是浪费,想到新浪的“寻根”活动,一直琢磨着要带诚来古民居走走,今天终于得偿所愿。

 

徐州的户部山是徐州人人皆知的场所,徐州的民间传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民谣,户部山上有遗存百余年的古民居。古民居始建于明代,经清至民国,历建不衰,民居依山造势,错落有致,布局巧妙,朴实无华,既有北方之浑厚,又有南方之灵秀,民居内陈列有徐州地区生活和生产用品及历史民俗文物千余件,并设有婚俗、民间艺术、地方戏曲厅等,还有地方戏曲表演、民间工艺制作等。

 

走进徐州古民居,能了解到古老徐州地区淳朴的民风习俗,风土人情,感悟到岁月流逝,历史演进的浓缩景象。

 

在喧嚣的城市中心,难以想象有这样一处地方:能让你听一听逝去的钟响,踏着岁月的苔痕,触摸历史的青石。恍如隔世却真实亲切,会有一丝感伤也会有一声惊叹,更会彻底爱上这个地方!院落重重的古民居,走过一道道门庭,抚摸饱经岁月刻蚀的老式家具,摇着吱吱扭扭的纺车,往昔大户人家婚丧嫁娶、迎宾宴客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 

 

户部山就在市中心,穿过闹市,爬过台阶,没想到有如此清雅幽静之场所展现在我们面前,诚外婆在阳光中打起了太极,诚诚更是爬高上低,不亦乐乎,当然最高兴的还是诚妈,可以展开手脚使劲拍了。诚爸说,我看周末出行不是咱们陪诚玩,而是全家陪你玩。

先上了一组诚诚宝贝当麻豆的片子,诚诚穿的很鲜艳,与这古老的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风景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小人儿衬着这老屋的风景,时代与古代相融,感觉彼有味道。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抬头看看天,与这古老的民居相应成趣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万象皆春,年复一年,转瞬间2008就要过去了……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的透进来,不知道多年以前曾居此屋的女人如何梳妆?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门神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从这些老屋想像当年户部山兴旺时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无意间的几次抓拍,出来的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喜欢。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叶自飘零缸中留,水缸里的风景。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窗外的花儿开了,你却不在……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走到后院,老屋里在举办书画展,我在外面拍得不亦乐乎。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想像当年炊烟升起时……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寻根.老屋]徜徉在户部山古老的故事里

网上资料:

 

“穷北关,富南关,有钱的都住户部山”,是徐州流传很广的一首民谣.提起民谣的来历,还要从黄河水患说起。

  户部山位于徐州老城南门外,原名南山,是徐州城外最近的制高点,是控制徐州城的要地。早在秦汉之交,西楚霸王项羽就在此山上筑台演兵、秋风戏马,南北朝时期刘裕北伐至彭城,登南山而北望中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宜时也曾据以窥彭城。历代文人墨客亦多登山怀古,吟诗作赋。

  对徐州影响最大的两种灾害,一为战乱,一为水患。公元 1194年,也就是南宋绍熙五年,黄河改道,夺泗入淮,从此水患成为对徐州城、徐州百姓威胁最大的灾害。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600多年间、黄河多次泛滥淹城.平地成渠几为常事。甚至大水数年不退。仅以清康熙元年至二十一年间为例。在南到睢宁、宿迁,西到萧县、汤山,东至邳州的范围内竞发生黄河决口事件16次。其中康熙十四年“河决徐州又决宿迁,是年河又决睢宁花山等处”,一年之中数处决口,徐州境内一片泽国,百姓流离,苦不堪言。

  明代的供给依赖南方输送,运河漕运是惟一的官方运输方式,扼南北水陆交通咽喉的徐州更成人漕运的重要枢纽,永乐十三年(1415年),户部在徐州设立专司漕运的分司,漕运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当时的徐州舟车塞道,贸易兴旺。豪商大贾云集。天启四年(1624年),黄河两度决口,水浸徐州城,主事张璇将户部分司迁至南山,后来南山遂有“户部山”之名。

  为避黄河水患,一些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从。从明末至民国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行富商之宅、节香门第。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户部山古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面栋,琢刻精细。并有“里生外熟”及“鸳鸯楼”等独特的建筑方式。所谓“里生外熟”是指垒砌的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的清水墙,内层为土坯,这种建造方式既降低了造价,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房间内冬暖夏凉。鸳鸯楼的建筑形式仅国内仅有,由于户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可谓地无三尺平,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建造了这种独持的鸳鸯楼。这种楼分为二层,上下叠压,底层墙体部分利用了原有山体,楼内天梯,楼上楼下的门朝向相反,反映了徐州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聪明才智,是徐州人在建筑史上的一个创造。

  古民居中比较著名的有清道光年间翰林崔涛的府邸(崔家大院),清康熙年间徐州状元李蟠府邸,有号称户部山八人家的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刘家大院、张家大院、李家大楼等,此外还有阎家院、魏家园、孟家园、春香阁等。这些民居历尽沧桑,建国后还保留完整的有古民民院落17处,分院54个,比较完好的民居近600间。

  在戏马台与彭城路之间有一条修悠长的街巷,那便是崔家巷,整条街巷的北侧几乎全被崔家大院所占据。崔家世代书香,诗礼人家,清道光年间崔焘以廪生举孝廉方正,后中举人,道光九年(1829年),中进士,人翰林院,被钦点为庶吉士。历任河南通许县知县、裕州知州、安徽怀庆知府等职。现存的崔家大院依山而筑、是崔焘奉旨于道光年间在旧居上扩建的,分上院和下院,居高者为上院。建筑中的砖雕、木雕、石雕也极具艺术价值。历经崔氏20余代400多年的经营。形成东西长约112米。南北宽约44米,占地约4928平方米的建筑群,是徐州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处清代建筑群。

  状元府也是徐州历史上惟一的一个状元府邸,位于户部山南麓、劳动巷以北、崔家巷以南。其府邸占地 4000平方米,原有房屋100余间。大门口原有两根旗杆和两个圆形石鼓,大门楼上迎面立着“状元及第”匾额。若干院落次第相连,客厅、厢房、藏书楼、花园等设施一应俱全。历经几百年的变迁,遭受到一定的破坏、但骨架保存完好,格局清晰。

  余家大院在户部山的东南方,由东西并列的 4个院落组成,房屋120间、占地1800平方米。余家大院以中院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延伸。东西各安排了一个私家花园。中院的旧址就是明代的户部分司,在余府中占居显要位置。沿南北轴线形成三进院落,前面的大客厅为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后房为主人居住之处。西院的三进院落巧妙地利用了现有地形,特别是后院的主房和两侧的厢房因地势起伏,空间小者为一层。大者辟为上下两层。

  翟家大院建于南侧余家大院和北测郑家大院之间的狭长地带,地块更加不规整,布局更加灵活多变。大门东向,几进院落迂回曲折、有房屋 40余间。目前仅存的两处鸳鸯楼(另一处在崔家大院)中。只有翟家的按原貌进行了修复。翟家的后花园有伴云亭,为户部山东部较高的地方,从这里俯视这片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十分赏心悦目。

  户部山周围也是活跃的商业区和苏鲁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这一带还有很多商业建筑。老盐店是旧时盐业专营时的管理机构,前半部分售盐、贮盐,后部是管理机关,有房屋上百间,是“前店后衙”的格局。此外还有很多商号院落,前面是进行贸易的店面,后边是商人居住的宅院。

  户部山民居群是徐州市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02 年 10 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户部山民居群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民居虽历经变迁,至今仍保留下来 10 处院落,已经修复的古民居有魏家园、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等 5 个院落,其中余家大院和翟家大院现已辟为徐州民俗博物馆,展示近代徐州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民间工艺,崔家大院正在恢复和维修,气势恢宏的翰林府邸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