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产汽车出口喜人难掩背后的隐忧

(2011-09-21 12:00:48)
标签:

自主品牌

海外市场

国产汽车

出口

销量

汽车

分类: 轮语车说

                                                      ■快活林

    进入秋季,国产汽车低迷的现状,有望迎来一线转机:在出口方面,自主品牌频频发威,销量惊人。数据显示,8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62万辆,环比增长17.61%,同比增长82.77%。对此,很多媒体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有望遏制汽车下滑趋势”。受此启发,很多自主品牌蜂拥效仿,纷纷降低国内目标,调高出口目标。与此同时,尝到甜头的奇瑞、长城、华晨等汽车厂商,也加快了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

 

    征战海外,全线告捷,理应为自主品牌叫好,因为:一是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化解了国内滞销的压力;二是车企进军海外市场,前景看好。但是,一系列喜人的出口数据,却难掩自主品牌背后的隐忧。其实,还有一组数据,也必让你惴惴不安。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信息,在微型车和小型车市场,自主品牌战绩尚可,约占一半份额,紧凑型车只占20%,中型车和行政型车几乎为零。70款畅销车中,自主品牌只有22款,主流市场早已被海外汽车列强蚕食。在今年六七月期间,有的自主品牌同比甚至下降了50%。这组数字表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境地很难堪,出征海外,更多的是无奈之举,大有被逼出家园之感。

 

国产汽车出口喜人难掩背后的隐忧

    数据不代表现实,更不能被其蒙蔽了眼睛。那么,究竟是哪方面的压力,让我们出走海外、背水一战?自主品牌近几个月表现欠佳,主要是受合资品牌的冲击,及国内出现的更多的自主品牌夹击。此外,还有两大因素,让部分自主品牌不得不转战海外。先说说政策因素。在两年前,国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支持自主品牌。但今年,国家减弱了相关鼓励的支持,自主品牌便失去了靠山,显得孤掌难鸣。依赖的结果,便是酿成恶果。再说价格因素。如今,随着合资品牌的价格下压,以及合资品牌的自主化,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大大减弱。尤其合资品牌推出的各种金融政策,比如按揭方式,获得了更多国内消费者的青睐。价格、质量不占优,我们就推出服务牌,可合资品牌、进口品牌也都在打服务牌,你有我有,贴身紧逼。因此,自主品牌要求生存,必须寻求新突破。

 

    这几年,我国自主车企调整发展战略,加速开拓海外市场,称“目前出口比例还很低,潜力很大”。不容置疑,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不景气情形下,出口海外,成为自主品牌自救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我们自诩的这一优势,究竟有多少含金量呢?给国际同行印象,我国汽车出口向来打低价牌,存在售后服务差等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出口模式单一,即出口车型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造成国内同类车企在国际市场自相残杀,因而利润率减少。在销路方面,目前自主品牌出口多为南美洲、中东欧及非洲等欠发达地区。虽然我们对欧美市场虎视眈眈,发起一轮又一轮冲击,却一直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无论是国内阵地难保,还是海外市场风雨飘摇,问题关键还是在我们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我们与合资品牌、进口品牌的巨大差距,必须清楚看到。求销量求利润,非长久之计,唯有自主创新才是我国汽车工业走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由汽车产销大国向汽车强国过度的关键因素。

国产汽车出口喜人难掩背后的隐忧

    从一定意义上讲,自主品牌不仅是车企的立足之本,是市场竞争的利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韩国,85%的汽车都是国产汽车。原因是,政府鼓励国民购买自主品牌汽车,而韩国人也愿意支持自己的民族品牌。再有,现在的韩国车设计新颖,质优价廉,符合大众消费。再说汽车强国美国。为培育和保护自主品牌,美国政府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资金支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总而言之,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才是关键,打造标新立异的产品,推出无以伦比的服务,才能帮我们赢得“攘外安内”的主流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