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宝贝彰显有爱生活方式

(2011-08-22 10:03:40)
标签:

洛宝贝

有爱生活

上下五千年

系列动画

喜羊羊

分类: 酸语杂谈

                                                  ■快活林

    近几年,中国动漫产业日益兴起,据估算,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有近4亿未成年人,他们是动漫产业潜在的重要的消费群体。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下,上海、广州、北京、重庆等地纷纷挂起了“动漫基地”的大旗。只有致力原创,才能求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很多动漫公司深谙这一道理,并纷纷精心打造原创作品。以《喜羊羊与灰太狼》《洛宝贝系列动画》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新生代动漫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家喻户晓的动漫明星,动漫行业也成为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

   当今世界上主流文化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国民素质培育方式之一。相较之下会发现这一“朝阳产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日本、欧美,动漫产业是全民产业,动漫受内涵丰富、受众面广,带动多项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迪斯尼乐园、哆啦A梦主题餐厅昭示着一批卡通形象逐渐成为“世界巨星”。

    由此可见,成功的动漫形象一定是受到广泛人群欢迎,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物,而非仅受到小朋友欢迎的低龄化关注对象,笔者最近关注到一国产原创动漫形象正在向此方向转型。她就是北京市朝阳区文明小天使——洛宝贝。
 

洛宝贝彰显有爱生活方式



     对于“洛宝贝”这个国产动漫新星,大家并不陌生:一双大眼睛,齐齐的刘海儿,活泼可爱,乐观、勇敢。出生以后,洛宝贝都是以中华爱文化的传播使者身份出现,呼吁社会各界传递爱,分享爱,学会爱。“洛宝贝”这个名字很有趣,很多人对其寓意尚未知晓。其实,洛宝贝这个公益卡通形象,其名字来源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河图与洛书,她是洛神的女儿。“洛宝贝”以中华爱文化为核心理念,为人们传递爱、幸福和吉祥。但是,这些年来,受西方文化碰撞,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如今已经在许多国人身上严重缺失。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是我们可以骄世的国粹,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弘扬。洛宝贝动漫品牌正是探寻中华文化中爱的故事,生动诠释生命与爱。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爱这个字一直贯穿始终,不论是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的“兼爱”,还是唐朝魏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疑体现了爱之深沉。这些传承了几千年而依然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传统和理念,正是爱的使者洛宝贝所传承的。汇聚每一处小爱,传递充满大爱的关怀。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洛宝贝彰显有爱生活方式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日益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却远远无法得到满足。与此同时,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关爱,渴望放松。越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类最本真的性情才是最需要被提炼出来的,而这就是爱。爱,就是这样:来得具体些,真实些,温馨些,正如刚刚推出的《宝贝的有爱生活》。第一集讲述洛宝贝是个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女孩,她的一杆朋友马桶、菇菇、小花、香蕉等都爱找她帮忙。在自己有事的情况下,依然想着别人、帮助别人。整部剧集,爱是主题,无处不在。第一集虽然有一些波折、插曲,但结局还是皆大欢喜的:片中那些卡通小人物,在一起欢歌笑语;而宝贝和小明,则是坐在露天阳台上,一边欣赏着美丽星空,一边品味着洛宝贝巧克力布丁……洛宝贝的生活方式即让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刻充满着爱的气息。

洛宝贝彰显有爱生活方式


    第一集《小明来做客啦》,片长虽短却很讨巧,因为她有自己的灵魂和内涵:爱,是人类永恒的文化,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爱。该部动漫剧情节幽默,人物鲜明,尤其主人洛公宝贝的俏皮形象和充满爱心的言语,非常惹人喜欢。剧中宝贝的有爱的生活方式,让人备感温馨、愉快。其实爱在点点滴滴,爱在日常生活当中,爱就在我们的周围。而这正是漫奇妙致力为人们打造的爱之生活方式,即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洛宝贝的陪伴,让爱变得更加简单和一目了然。

    “有爱的生活”,让爱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变得更加自然、和谐。此次推出的《宝贝的有爱生活》,正是立足这个着眼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她让人们发现爱、懂得爱、珍惜爱,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就能给他人带来福音。


    《宝贝的有爱生活》第一集小明来做客了视频连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0Mzc3NjQ4.html 分享给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