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
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已经在成都拉开帷幕。但这个被誉为“中国戏剧奥斯卡的奖”,且又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的“戏剧梅花奖”,似乎雷声大雨点小,关注度及影响力远不及国内其他颁奖礼或娱乐盛典:媒体报道浮光掠影,现场观众真假难辨,赞助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或者说见怪不怪。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一本厚重的书,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许多剧目都是弘扬我们民族的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经典之作。这几年,虽然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戏曲事业,采取诸如举办戏曲大赛、展演,扶持县级剧团等措施,但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十几年前,国内大多剧院爆满,一票难求,可现在呢?在街上不妨一问,有谁知道哪些经典戏剧曲目,其实不外乎就是《牡丹亭》《玉堂春》《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传统唱段。尽管每年评奖、颁奖,接连举行,可就是观众不多。一次大赛,缺少写戏的、排戏的、演戏的,而更为重要的就是缺少资金支持。此前几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似乎不疼不痒,给人印象不深。这种结果最终是,中国戏剧是越排越多、越演越少,从业人员越来越穷。

中国的戏曲艺术逐渐走向没落,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首先,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娱乐生活的丰富,是导致戏剧不再成为主流娱乐方式。多媒体及互联网的时代,文化的多元化不断挤压戏剧的发展空间,令传统艺术团体、传统戏曲演出逐渐萎缩。其次是艺术传承上的断档及培养乏力。每年各大艺术学院的戏剧艺术专业招生“缩水”,已是不争事实。原因在于,高额费用让不少想学曲艺的农村孩子望而却步,而城市孩子考虑到戏剧不景气等因素,一般不会选择报考这类专业。一旦毕业,戏曲院校和戏曲院团的资源不对等,也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费。第三,最大问题是缺少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现在,愿意为戏曲艺术赞助的企业少之又少,他们多盯着影视剧或大型商演,根本不理会戏剧曲艺奖项及演出,因为理会就意味着高投入低产出,对企业自身的知名度传播不大,所以不愿做赔本买卖。
针对中国戏曲面临的观众人数少,演出票价低的社会现状,如果没有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投入资助,公益性非营利文艺机构单纯依靠演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却难以可持续发展。若单靠政府的救济,也非长久之计,毕竟政府财力有限,需要扶持的“基数”太大。在德国,文化赞助颇受中小企业的青睐,这些企业寻求的是一种形式新颖、形象健康又引人注目的广告方式。赞助文化的费用每年达4亿欧元以上,仅排在体育赞助之后,却位居社会赞助和科学赞助之前。德国企业赞助文化,还可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一个企业,只要提供了合格的公共产品,依法纳税,就以为对得起社会,对得起消费者。殊不知,这只是任何一个企业所应承担的最基本责任。作为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唯一赞助商,沱牌舍得酒业公司完全是为了文化培养和艺术保护,充分展示中国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悠久历史,这一做法也展现出沱牌舍得酒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虽然,长期困扰戏曲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戏剧艺术独特的审美性和文化精神,使其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仍应存一席之地。尽管现在的戏曲市场不景气,戏曲市场化运营也很不成熟,但很多优秀的演艺人员为了艺术还是能耐得住寂寞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此届梅花奖大赛的参赛演员都是各剧种的领军人物,他们常年坚守戏剧舞台,以饱满的热情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舍弃经济效益,“破天荒”赞助梅花奖,体现了沱牌舍得酒业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和真诚。其名“舍得”是一种大气,一种豪情,一种品格,社会责任感需要这种“舍得精神”。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大义,才是真正的无形金字招牌。成立至今,沱牌舍得酒业公司以一个负责任企业的标准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不断地加以巩固和完善;公司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发展,积极投身慈善和公益事业中,回馈社会。

毋庸置疑,梨园戏迷逐年减少,戏曲大师销声匿迹,曲艺精粹难以传承,中国戏剧艺术形势不容乐观。与中国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体系的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早已难觅其迹,难道中国戏剧也要步其后尘吗?这种现象不得不让人忧思。传统戏曲艺术要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除了保护传承人和各个流派,更需要社会各界尤其企业的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