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小学生沉溺网络的现象也日益严重,近日爆发的“监视门”事件就可见一斑。那起事件中,家长通过偷偷安装摄像头,每天监视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记录孩子上网的举动。而当孩子发现摄像头之后,一气之下将其砸坏……安装摄像头的结果非但没有控制孩子网瘾,还促使父子之间矛盾升级。视频在网络传开后,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争议的焦点是:孩子学习管理能力差,是因为上网成瘾造成的吗?确实,打骂与监控,都无济于事,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关键。
毋庸置疑,与现实社会一样,网络也复杂且极具诱惑。网上有大量供孩子学习的资源和信息,但也充斥着色情、暴力内容。受年龄和社会经验所限,中小学生往往难以抵御网络的负面影响,很容易沉溺于网游和聊天。而家长和老师也不可能在孩子上网时时时刻刻陪在身边。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家长也都采取一些措施,如:“陪”孩子上网,或者干脆不准他们上网。也有家长由于管不了孩子,放任自流。有的方法似乎高明一点,如带孩子多去户外,接近大自然,让他们觉得生活中除了电脑还有更多好玩、有趣的东西。抑或帮助孩子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舞蹈等等。不过,上述方法似乎效果不大,孩子的网瘾还是难以消除。

可以说,“监视门”事件的出现,是有一定的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现在一提起网络,无论是媒体宣传还是口碑方面,它就是“游戏、聊天、色情”的代名词,且危害多多,于是家长“告诫”孩子要远离网络。其实,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网络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关键看父母怎样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它。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网瘾,不能轻易就给孩子冠上这顶罪名。有的学生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而导致对学业对前途感到悲观、情绪低落,成绩下滑、体质变差,这就可能是网络成瘾。但有的学生是因为想逃避现实中的一些事情,而一时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这就不一定是“网瘾”了。因此,家长应区别对待,真正了解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
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小学生的自觉性相对较差,容易痴迷网络。这是事实。但家长如果以粗暴方式完全制止他们上网,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也许孩子会问,难道只因我们年龄小就没有人权自由吗?家长不让孩子上网,这只是一个家庭的私人规定。上网虽然不是孩子必须的权利,但是如果对孩子上网进行监视,这就涉及到孩子有无基本行动自由的问题。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监管,但不可以对孩子进行监视。严格说,家长对孩子某些行为限定的时候,也要在一定的法律前提下进行的。孩子上网本身并没有错。我们首先得理解和接受孩子的上网行为,然后才能引导他们上网,最后孩子就能健康上网。正确指导孩子上网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最有效方法,也是使孩子从互联网上更多获益的有效途径。

在青少年阶段,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各类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于这样的超前设想,明智的商家已经推出相应的学生专属电脑。万利达网络学生电脑是全球首款专属于学生的电脑,是为中小学生设计的专业化多媒体学习工具。这种电脑拥有科学的学生管理平台,可以科学的安排学生学习和娱乐时间;配置优质的教育资源,如黄冈中学和众多优秀教育视频等;还有人性化的沟通平台,如可以和亲友互动沟通和留言。再有就是三重激励机制,即学生学习完了才能上网,学习积分换奖品。网络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优势是任何工具无法比拟,因此,要通过一种专属学生的电脑,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多途径获得最新最实用的信息。
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监视门”这一杯具,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不能禁止学生上网,相反,为了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还应让孩子多接触网络,“学会”上网……家庭、学校、社会既要各司其职,又要齐心协力:不单要管好孩子,更要管好网络,给孩子一片纯净的网络天空。而在这一方面,专注中小学生市场、以“家庭教育专家”为己任的万利达网络学生电脑,或许能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