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想当老板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图)

(2008-12-26 15:46:30)
标签:

求职

就业

好员工

私企老板

杂谈

分类: 酸语杂谈

   

不想当老板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图)

 

 文/快活林

 

    以前从没在私企做过,都是自由、开放式工作。如今,真是大开眼界。在私企,老板绝对是一个中心人物:创业辉煌,财富巨大,众星拱月。在目前所供职单位,我有幸接触到一位成功人士,也就是我们的老板。以前当记者时也采访过不少成功人士,诸如私企老板、国企高干,不过,都不如零距离且长时间接触而了解得直观、透彻。在他身上我认识到,成功除了靠机遇,还因人而宜: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而成功的人绝对跟一般人“不一样”。

 

    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都在寻求利润增长。但在国企、政府机关及赢利性事业单位,无论是考评办事效率还是经济效益,其中多少有一定“水分”,说白了就是“虚报产量”。但这样的问题,却很少发生在私企,最起码老板不会骗自己(抛出偷税漏税)。如果企业赢利了,就扩大规模;如若亏损,则全身而退。在预算投资方面,老板极为谨慎。我所在部门的办公室,是前团队解散后空下来的。据说,前团队因承包电视台栏目亏损而全军覆没,然后公司重新投标,招兵买马。在利益衡量问题上,私企老板绝不含糊:有用之人,得以重用;无用者,放任自流。我所看到,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均受老板尊重和重视。有时,一旦遇见优秀员工,老板先点头哈腰,并主动上前握手。这跟在国企,“下属巴结领导”、“干得好不如混得好”截然不同。

    

    在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是打造先进赢利方式,还是促进产品服务优异,终归以人为本。“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工作流程配套、成型。不过,这种做法目前已显经落后。在大中型私企,以挖掘人才潜力为首要工作。私企肯定不埋没人才,除非你不展示。记得应聘时,最后的面试官是老板。奇怪的是,听我介绍完简历后,他却想方设法问我有哪些特长。说出一两个后,他仍不满意,还要耐心“追”问下去。后来得知,一个女同事也与我有同样遭遇。她告诉我,当初面试时,老板也是多次问其特长,最后女同事没辙了,只好半开玩笑地说:“我腿‘特长’……”

   

    当公司一旦发现你的许多“特长”后,肯定经常派上用场。另有个模特身材的女同事,担任公司策划。一次大型活动,她既做策划又做主持,最后还要走台。一场活动下来,累得花容失色。不过,运作规范的大私企是“讲究”的。事后,老板给了她一个大红包,后来听说相当于一人的单月工资。同时,还发现个奇怪现象:精力旺盛的少壮派,都急于表现“特长”;年老体衰的老员工,开始收敛“锋芒”。就像小品里说的那样,“没啥事儿,亮那宝贝肚子干啥!”

   

    大凡成功私企老板,多爱参加慈善活动。为求功求名,他们一掷千金,无怨无悔;但对内“慈善”,却讲究原则、秉公办事,除非员工业绩突出,否则绝不会无条件“施舍”。某员工生病请假数次,因其业绩突出,公司没有扣他工资,但待其病重离职后,以前所有应扣工资全部结算清楚,结果该员工最后一月工资所剩无几。对此,公司方面解释是,当他不再是我们员工时,公司没有必要去培养或扶助他。所以,讲慈善是有条件的,一旦拆伙,就形同陌路。今年圣诞节,单位举行了隆重的联欢会。这场晚会的操办经费,全部下来约10万左右。奖品小到玩具、饰物,大到音响、彩电,可谓应有尽有,几乎人人有份儿。但这与慈善和大气无关。一个成功的老板,永远都会把钱花到刀刃上。

   

    在用人成本方面,老板头脑非常清晰。有一拨新人,试用期结束时,某员工表现上佳,要求正式聘用后加薪。他先是跟人资主管和总监谈,但是由于入职前已经商定好,所以人资部门不同意为他加薪。后来,主管、总监拗不过,便上报老板。老板平时待他不错,对他也非常看好,再者加薪数目也就几百元,所以那个员工认为老板一定会答应他;否则,他就以离职“要挟”。谁想,老板最后竟“忍痛割爱”,随你自由。他说,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影响整个工资和绩效标准。在人才和成本之间,老板取前者;在人才和原则上,却取后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现代社会依然上演。关于薪水问题,老板不喜欢员工跟他讨价还价。他希望员工都默默无闻工作,直到认为你有足够资本跟他谈加薪的时候,才会主动性地满足你。前段时间,公司承办一个电台栏目,需调我部门一女主持人上岗。上岗前,老板亲自把关。但试听完女主持的播音后就说:感觉你嘴怎么像漏气,你应该镶颗好牙。也许是“混熟”原因,女同事很快回了句:这是因公补牙,这钱公司报销吧?!老板一听不悦:“你怎么竟跟我讲条件,离开钱我们就谈不了工作吗?”最终,老板没把重要栏目交她主播。

   

    老板白手起家,企业发展如日中天,因此总结了很多经营和管理经验。老板之所以成为亿万富瓮,是因为他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美好现实。在他眼里,初获成功之后往往就是创造奇迹,于是就带着一干高层及其下属勇往直前。当业务扩大后,老板就是苦于没有分身术,否则一定亲力亲为。面对机遇与挑战,不是所有员工都像老板那样精明强干,于是老板就给员工施压、培训,“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通常,在最后录用或下达新任务时,老板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学会承受压力!”估计,很多私企员工都听到过这句训话。历经商场沉浮,老板懂得不喜张扬之理,但在他骨子里依然透出一股傲慢。某哲人说过:要求别人与自己一样优秀,同样是一种傲慢。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如果役使别人做不能完成的事,实际上就是强人所难。

   

    在战争年代,很多军官训导士兵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在商界,这条定理似乎不太不盛行。于老板来看,不想当老板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因为,他永远想当一个有成就感的老板,不希望出来更多与其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