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闻工作者担架制造新闻体力杂谈 |
看了陈晓楠博客上的文章《陈坚的最后79小时》,非常非常震撼,痛心,遗憾...种种情绪纠结成麻堵在胸口。应该感谢新闻工作同行们在第一线不顾安危的为我们最新最珍贵最感人的资料,但是网友的评论却引发了更深层的思索----
这么虚弱就要保存体力,还让说那么多话..真是的.

(2008-05-19 15:19:38)
(2008-05-19 15:23:06
陈坚在被救出来后你们还在向他提问,我很害怕,我心里想你们应该赶快急救.当时的情景我看得很清楚,有四五个人还在采访他,但他始终没回答,我当时总感到记者怎么能这样不适时宜?最后他真的死了,我很心痛,你们没有值得反省的东西吗?你们的救援方法一定有问题,采访方法更有问题,你的作品是以灾区人民的生命为代价,太残忍啦!不是我苛求,这时候是不能有一点点的偏差的!
太残忍了!(2008-05-19
15:53:07)


(2008-05-19 16:28:15)
多余的话我也不想多说了,记者现场如此真实的报道确实让我们在电视机前对从生到死的瞬间感同身受,可用一个垂危生命来制造新闻话题来感化观众感动中国,太...可悲了
类似的采访还有:当一位被困多日,一直靠和自己的妻子轮流呼救以保存体力,最终获救的男子,在刚刚从废墟抬到担架上的那一刻,麦克风就伸了过来: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知道吗,大家为了救你一直冒着余震的危险和你共生死!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结果是,该男子身上留着鲜血,虚弱地躺在担架上自报家门,然后激动地表达了对营救人员的感激之情。
采访成功结束了。
天灾无情人有情,感谢记者们所做的一切,只想提一个建议:该沉默时请保持沉默,我们的工作不就是为了挽救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