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秋节缙云马鞍山一行禅师一心走路 |
分类: 生活轨迹 |
中秋,越来越具有传统文化风味,媲美春节,与其他节假日远远拉开了差距。
清晨五点被小鸟闹醒,六点被太阳催起,秋天的早晨,清凉袭人。七点出发,偕同父母及同事一行十多人,目标:马鞍山。
这不是安徽的马鞍山,而是缙云几个海拔过千的山峰之一,因山顶巨石形似马鞍而得名。车行山路,过仙都、舒洪,半小时后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停了下来。右手边,是曾经爬过的白水山,海拔1100米,左手边那巨大马鞍就是马鞍山了。
爬过黄山、华山,从马鞍山脚往上看,似乎并不高,一小时就会登顶吧?这个想法很快被修正:吕的老家就在这个山村,她的哥哥拿着两把砍刀过来,我们明白了,今天的登山路,是要砍出来的!父母留在山村,我们则开始了登山之旅。
起初还有小路,虽窄,却可以牵引我们前行,踏秋的心情,非常轻快。随着越来越深入,路也越来越难行、难寻:小草变成了齐腰深的蒿草、齐人高的小灌木,继而我们被湮没在杂林之中。路,是依赖于两把砍刀临时“收拾”出来的。听吕大哥说,这也是以前的登山道,只不过很多年没走了,杂草多了些。可这条登山道,我们这些门外汉是怎么也看不出来的,猜想,如果我们单独出来爬这样的山,一定迷失在没完没了的丛林之中。
爬久了,也逐渐明白,我们实际上一直在一条山脊攀爬。这样没错,无论每一步多艰辛,都是朝着最高目标挺进一步,不会浪费。
说艰辛没假,脚下的路被碎石、枯枝败叶覆盖,不知深浅,因为山势很陡,时不时会有惊险。起初还只靠两脚,很快就得依赖于吕大哥一路就地取材削出来的拐杖了,再然后另一只手也得用上,很多地方如果不抓住树枝,则无法登上陡滑的山坡。这才是真正的“爬”山,登黄山、华山,那只叫“登山”,两条腿就可以搞定。
爬山不全是苦行。实际上,大家一点也没觉得苦,一路说笑,还可以欣赏不断变化的风景。四周巍巍的山峦逐渐放低了身姿,原本山顶的梯田,被我们踩在了脚下,秋日的大山,如3D盆景呈现在眼前,赏心悦目,心胸一下开阔。爬山的乐趣就在爬的过程,无论是欣赏还是征服。很多风景名胜之地,修了完备的山道,加快了到达山顶的过程,却减少了不少的乐趣。这样做,除了让景区的游客周转加快,多挣一点钱,还有什么好处呢?!若非老弱病残,还是多找一些野山爬爬吧!
一路不时会看到硕大的蘑菇舒展着身姿,看到经年的朽木展示着金黄的色块,看点点阳光打在枯黄的落叶上,看满地的松针松果覆盖着山体。空气非常清新,散发着山野气息,一定要区分其中的香味的话,松香味是最浓的。
每走一段,我们就停下来休息,背包客们赶紧兜售包内的宝贝:苹果、橘子、冬枣、葡萄咯!香蕉、酸奶、矿泉水啊!当然少不了今天必带的月饼!还有黄碧街最美味的咸鸭蛋、缙云最好的白面馒头,配专属炸酱呢!还有还有,蔡家密制的风爪猪手,酥烂美味,入口即化啊!划伤了?蚊子咬了?不要紧,这里有风油精创可贴红花油消炎药,还有仁丹丸,您要哪一样?移动超市都开到山上来了。
越往上爬,山路越陡,不时可以听到脚步打滑的声音,石块滚下山去的隆隆声。不过,大家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动作也越来越娴熟,拐杖往前一插,再朝右前方一压,长草树叶挪开,一小块空间就被开辟出来,脚步随即跟上。随着对山势山形的熟悉,每一脚下去,基本可以准确判断是否能踏实,并且规划好了下一脚踩在哪里,甚至有时候托杖而行,如游龙旖旎而上,看来大家的学习能力真是不错!
历经三个半小时,终于到达几十米高的马鞍巨石,巨石中有一个大洞,足可容纳三四十人。石洞有一大一小两个洞口,正对满目青山,蓝天白云。在洞口或坐或躺,看云卷云舒,看万山朝拜,好不逍遥!洞内一汪清泉,清凉无比。还有人在洞内用树枝搭了一张床,铺上厚实的枯草,可以舒舒服服睡上一觉!
经过几次的“甩卖”,超市的货品还非常丰富,洞府阴凉,慢慢品尝各类美食。中秋,没有赏月,我们却在赏太阳,赏白云,赏群峰美景;或闲谈小语,或打个小盹,更多的时候,是痴痴望着眼前的美景,看巨大的云朵投影在群峰山峦之上。此中有真义,欲说已忘言。
久久不愿离开这神仙洞府,但还是不得不离开,毕竟我们是世俗中人,没福消受这神仙般的待遇。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收拾起所有的垃圾,沿着一条干枯的山涧下山。山陡路滑,我们更为小心。好在上山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山之行,有惊无险。
前不久我才看完一行禅师的《一心走路》,忽然有种禅师所描述的一心走路的行禅感觉。全身心专注于你的每一步:迈出左脚,踏实在一撮草丛根上,右手握紧拐杖,结实地扎进地下,左手前探抓紧一段树枝,然后提起右脚,大部前跨,踏实在另一石块上。心无旁骛,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动作。不要管妖艳的蘑菇、海胆般的板栗果;不要管翠绿的山茶果、绒绒的猕猴桃;不要管硕大的蚂蚁、机灵的小松鼠;不要管山势雄伟、风景怡人。一切都见过、经历过,心中明了,此刻,我只在走路,呼吸着山风,踏实每一步,专注每一步的感觉。人与山是相合的,我带着友好探访它的家园,它用山风轻抚我的双臂,我们是好朋友了!
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下山,或许山风太养人,大家没有丝毫的倦意。回首一望,巨大的马鞍依然架在青翠的山岭之上,不过,去掉了起初的那份神秘,多了一份亲切。
中秋,没有喧哗,没有浓郁,倒多了一份大自然的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