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需要奇迹

(2010-01-26 08:17:58)
标签:

奇迹

健康

分类: 杂货铺

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是谁。熟悉是因为这是来自一个非常熟悉的同事的电话,陌生是因为有两个星期没有听到了,而且现在的声音比以前更洪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让人开心的一个电话。

 

两周前的一个凌晨,一向身体健康的潘心脏病突发。由于胸闷难以忍受,一向自强的他终于忍不住拨通了另一个同事的电话——这是一个决定生死的电话。他被紧急送往县医院。

 

医生的诊断非常不乐观,急性心肌梗塞,马上面临一个风险选择:是否溶栓。病情在恶化,6小时的溶栓黄金时间已过,但家人不在场。主治医生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溶栓。

 

第一天的晚上,大家迎来了紧张以后的第一次安宁,潘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容光焕发,似乎没有任何病症一样。

 

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谈笑风生的时候,潘的心电图再次异常,伴随的是一阵难受,忽然犹如恶梦般惊醒。这一次发作,不只是他的恶梦,也是我们在场每一个人的恶梦。发作的频次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紧张,医生加大了药量,才稍有控制。

 

这两天在医院楼梯口,我们一遍一遍地紧急讨论,请求外地专家赶来会诊,安排家人赶过来,安排24小时的轮流护理;我也向湘雅医院的朋友详细咨询,从所使用的药物到医院的各种诊断设施与能力,判断最好和最坏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第二天中午我从医院赶回公司,办公室里已经坐满了十多个准备看护的人员。我详细讲解了看护所需要的各种细节,大家很快列出看护排班表:以两个人为一班,8小时轮流看护。我清楚地感受到,没有任何一次的工作会议像这次会议一样,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全心投入。

 

上天并没有及时回馈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到了下午,更严重的情况出现:肺梗。尽管地区医院的专家也赶过来进行现场诊断治疗,然而,难以提出更好的治疗方案。一直镇定的主治医生也紧张起来,开始同意原本不太赞同的一个风险举动:转到地区医院。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心梗病人最忌讳的就是转移,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突发风险太大。而以他目前发作的频率来看,必然出现险情。转移以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以确定下一步支架介入治疗的方案,除此以外,也难以有新的治疗方案。

 

看着每一个倾力投入长时间在紧张中度过而面带疲色的同事,看着竭尽了全力却又无可奈何的医生,看着两条充满风险的道路,每个人的信心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家最后的决定是:转院,或许有一线希望。

 

每个人都在期盼,期盼一切都能够顺利进行,期盼他年轻的身体能够抗拒死神的召唤,期盼救星的出现,期盼奇迹的发生。

 

地区医院的救护车比预期的时间更快赶到,医生进行了最后一次药物治疗,以尽可能减少路途中的风险。在场所有人都在尽自己的可能为潘出上一份力,哪怕是一句轻声的安慰或一下轻轻的抚摸。

 

“把我的头垫高点。”就在我将潘移到担架上的时候,他忽然轻轻说了一句,这是一次短暂的清醒。

 

救护车急驶而去,满载着风险与期望。我没有跟随,跟随的都是二次选拔出来的勇士。

 

晚上,更惊心动魄的信息传来,病情已严重到必须插管,生命需要靠机器来维持。

 

第二天,已无法说话的他,用笔写下了一个字:死。

 

他有一个柔弱的从未出过远门的妻子,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女儿,全家的担子都在他的肩上,全家的幸福也都在他的肩上。

 

一直挂在我脖子上的玉佛忽然掉下来,摔碎了,我一时陷入极度沮丧。家人安慰我,是佛替我挡了一灾,我更希望是为潘挡了一灾。

 

接下来一周我在外出差,不敢主动打电话,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经过极低谷的考验,所有人的努力终于感动了上苍,好消息开始出现:病情稳定;已经离开ICU;造影完成;不需要植入支架。

 

如雨后阳光,消息一个比一个好,最好的莫过于刚才他自己打过来的电话。潘还需要回家休养,留下了一份浸满真情的感谢信。

 

冥冥苍穹中,有一种未可知的力量,在左右人生的轨迹。不知是他一生的真诚友善,还是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不知是所有人对他的关爱,还是他对家人的深深爱恋,生命的奇迹,最终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生命,需要奇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探访神仙居
后一篇:手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