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管理财经 |
作为散户,在震荡市中,总是被这个巨大的绞肉机器割得鲜血淋漓。因为散户没有充分的资料信息,没有强大的研究队伍,没有庞大的资金支撑,没有专业的投资知识,甚至投资心态也是比较急躁、患得患失的那种。
因此,对于散户来说,股市就是一个赌场,买什么股票是在赌博,什么时机买更是一种赌博。本以为到了地板价了,没想到地板下面还有地窖,地窖下面还有地狱,更没想到的是地狱还有十八层!
华尔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在市场中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正在落下的飞刀更难。”
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方案。我们不能抓住这把飞刀,但却可以躲开飞刀的袭击,定投模式就是躲避时机飞刀的利器。它只需要你定期定额投资某一只股票或基金就行,却可以在震荡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我对这种投资方式进行了模拟分析,假如你选定投资的是某只股票(或基金或指数),你不知道该何时买入,那就从现在开始吧,假设:
1 股价是震荡的——当然如此,不波动就不是股市了。我在实验中用正弦曲线模拟股价的波动,波动幅度为±50%,一年中大的波动有两次;
2 每半个月固定购买1000元,一年购买24次,共投入2.4万元;
3 最后一次把股票全部卖掉;
为了接近真实,考虑交易费用买和卖均为1.5%。在上述情况下,计算投资收益率。由于是多次投入,因此采用财务上常用的内部收益率(IRR)概念。
为了方便分析震荡市中定投的效果,假定股票的最后的价格回到开始价格。试想一下几种情况:
1 如果是一次性购买后就放着不动,那么收益率为0,因为有手续费的缘故,实际收益率为负3%;
2 如果是依个人判定入市,经常性买卖,那么历史数据告诉我们,90%的人是亏损的;
3 如果按上述定投的方式,最后收回金额为26888元,年化内部收益率达到21.5%!
奇怪么?股价没涨却还能赚钱,玄机在那里呢?道理很简单,定投模式下,股价低的时候,买的份额多,股价高的时候,买的份额少。最后股价回到最初价格时,平均持仓成本一定是低于这个价格的。
这就是定投模式的效果,不用考虑买入的时机,反正高也买,低也买,每次都买同样的金额就行。
再多分析一下价格波动幅度对收益率的影响。上述是假设波动幅度为±50%时的情况,如果波动幅度只有±25%,那么收益率就只有5%。因此收益率的多少与市场的波动幅度有很大的关系,但不改变收益率的方向。
这有点像权证——波动越剧烈,价值越高。风险与收益可以相互转化,这是有道理的。
我们多考虑一下其他几种情况,假定波动率仍然是±50%。
如果不幸,一年后想要出手的时候该股价比刚开始买的时候还要低10%,会亏本么?我测试了一下,IRR仍然为12%。只有当股价下跌21%的时候,收益率才转为负值。
当然,如果股价是上涨的,那就双重收获了。比如,股价上涨了10%,IRR就为30%。股价涨50%时,IRR为56%。
当股价大幅单边上涨时(如2006年和2007年),这种定投模式不能充分享受上涨的好处,我计算了一下,当股价上涨60%时,IRR也为60%,再高就跟不上指数涨幅了。因此,定投模式最适合于震荡市、牛皮市。
以上数据,全部基于前述的假设,不能绝对来看。更加科学严谨一点的做法,应该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这样可以模拟各种情况下,各盈利和亏损区间发生的概率。但如果只是为了揭示定投模式的大致效果,这种模型也是可行。
那么选择什么股票作为定投的对象呢?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个股不适合作为定投对象;虽然个股有更大的波动率,但个股的非系统风险大。基金强于个股——基金通过投资组合消化了一部分的非系统风险,也融入了基金经理人的专业与经验。
我个人的看法是,指数基金是最好的选择。长期来看,指数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部分优选的指数往往优于大盘。实际上,以10年的窗口来看,能够战胜指数的基金经理少之又少。
这里就形成了我的建议:
如果你每月可以固定投资一笔钱;如果你不想费神去猜买那只股票和什么时候买,那就找一个指数基金定投吧!
不同的指数基金跟踪的指数标的不同,目前的指数型基金有:上证50ETF、上证180ETF、深证100ETF、上证红利ETF、中小板ETF、嘉实沪深300、大成沪深300、长盛中证100、博时裕富、万家180、华安中国A股、易方达50、融通巨潮100、长城久泰300、融通深证100等,选择哪一个,完全看自己了。
很多银行推出基金定投业务,使得投资变得十分简便易行,只需到银行柜台办理一次,以后月月自动扣钱。
定投的最后一个秘密:要像许三多那样坚持,定期定额购买,不抛弃,不放弃!个人的聪明往往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