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货铺 |
从金华到上海,动车组两个半小时。从上海南站到外高桥,地铁1号转2号再转6号,75分钟。全程都在铁皮箱里,我就这样从浙江山里被传送到浦东。
动车组的舒适空间让人决不想去坐飞机。200公里的时速不会让人产生焦虑感,相反新鲜的、焕然一新的乘车经历让人感到惬意。车厢里老外很多,即便是老中,好几个讲起电话来也是英文,这里已经预演上海国际都市的国际语言。
动车组、轻轨、地铁,近几年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大容量、快捷、安全的运输方式,正在抢夺航空与汽车的市场。我喜欢坐在车厢里那种公众场合里的孤独感,在宽松的空间里自由地思考,这样的感觉,在拥挤局促的机舱和汽车里是无法体会的。
因而,我也看好铁路运输在中国的发展,这一看似古老的交通方式,在长距离、高密度的中国如鱼得水,正在焕发第二春。
曾经,铁路运输在美国红极一时,为十九世纪美国西部大开发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受到空中航线以及高速公路的竞争,现在已经退出了舞台中央,主要成为长途重载货运工具,但它仍然拥有全球1/3的铁路长度。在中国,摆脱脏、乱、差的历史包袱后,特殊的国情让铁路契合了很多的发展机遇。
长途运输方面,6六次大提速以及动车组的推出,300公里的时速对老对手航空发出了绝对挑战。毫无疑问,京沪高铁将面临满负荷运转。
中短途运输方面,本来是高速公路的天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极大地刺激了人员流动,高速公路逐步退化为一般公路,拥挤、限速、高成本称为其致命弱点,城际轻轨的快速、准时则成为最有力的杀手锏。
市内交通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大城市市长们最头痛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地铁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北京就是建到十环也无法替代多开几条地铁线路的效果。
现在制约铁路发展的关键可能在于这片领域还没有市场化,其竞争力和市场定价能力都没有形成,不过,这一天应该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