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其他频道 |
分类: 生活轨迹 |
或许是因为起了上海买房的念头,今年我开始留意起上海这个城市,每次出差,都有意无意地了解上海的人、上海的事、上海的建筑、环境和文化。毕竟出差要为公事,今年五一,我干脆带全家在上海住了一个假期,期望体会到一丝两毫的上海本色。
上海人热情,这一点显而易见,问个路什么的就差亲自带你去了。朋友就更不消说,我想在五一期间订一间又便宜又方便的酒店无疑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于是打开尘封已久的MSN,求助Sindy——她总是挂在网上,对上海的犄角旮旯了如指掌,职业要求她经常帮老外订酒店、排行程。果不其然,在我发出求助信息的一分钟后,一段一段的酒店信息开始刷我的屏,还有她自己的评价。简直让人怀疑是Robot Agent。我选了她父母曾经住过的酒店,的确没错,就在外滩,交通方便,价格不贵,房间还不小,酒店服务也不错,单就门童一次都没拉下的问候与主动服务,就让人感觉亲切,尤其是有过在北京住酒店的历史的人。
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途径是与出租车司机聊天。五一晚上八点到上海,上了出租车,没两句闲聊,就感受得到司机的热情了。为了鼓励他的热情,我“承认”我们是初次到上海来旅游,这下可把他的话匣子全打开了,一路上,从我们预定的酒店、上海有名的建筑到陈良荃的功与过,滔滔不绝,还把我们五一的每一天都给安排好了。我也乐得清闲,只是担心他不时伸到窗外比划不停的胳膊不要被旁边的车给刮着了。奇怪了,他们一天12个小时耗在这拥堵的车流中,烦都要烦死了,怎么还这么有精神?让我们刚到上海就被灌了满耳的上海普通话。上海人发言似乎都在口腔的前部分完成,与厦门的地瓜腔、武汉的粗喉咙截然不同,这里明显感觉得到嘴皮子的力量,似乎两张嘴皮就在耳边没完没了地运动。
这还不是最有特点的,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那无比磅礴的上海自豪感,每说完一段,总免不了一句,“这也是我们上海人干的。”问到浦东的房子,那是乡下,有钱的外地人住的地方,北京,也是乡下,全中国,除了老上海那一片,都是乡下,虽然是他的介绍,言语中也流露出一些的得意,我想,要是一个老北京坐上他的车,非跟他急不可。
提到厦门,他又很感叹我们住在一个乡下的岛上,同时评判起厦门的经济、厦门的衣食住行。我说中午还在“上海上海”(厦门)吃饭,“唉呀,上海上海的老板就是我堂妹!”那么巧?我有点不相信,他已经自顾自地开始晒他那个堂妹老板的家常了,从父辈开始,到她的事业如何起来,听起来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上海的城市总是很干净,有点欧美的味道。一间老房子,只要收拾得干净,给人的感觉就是有品味的。
吃在上海,对我来说,不是什么享受,口味清淡多甜,分量少且贵,正是我不喜欢的那种。我喜欢湘菜川菜东北菜,大碗吃肉大口喝酒,但在上海这类餐馆大部分也本地化了。
上海的高架,并没有把上海从交通拥挤中解救出来,越来越有北京的味道了。好在上海地铁发达,快速、准时,上海的人口还在膨胀,上海的地铁也在新建,大家都在赛跑。
现在出差上海,会更加留意,因为我已经为了那里的一套房,出卖了我五年的青春。(不青春了?那我岂不是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