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货铺 |
其次是尊重,而尊重的基础就是信任。
小孩相信每一个人,天性如此,可等到长大成人就不一样了。成长的过程有许多受伤的经历,每一次受伤都会留下心灵的疤痕,这些疤痕随时都在提醒我们,让我们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这时,要完全相信一个人很难,甚至会把“相信”贴上“傻”的标签。由此,我们对每一个人都加上了一道防护墙,虽然是心理的本能防护,但造成了用有色眼镜看人的事实,而且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戴上了有色眼镜。有了怀疑把关,心有罣碍,外界的信息就不能顺畅进来。
如果能够做到充分信任,怀着一颗童心,毫无杂念,心扉通畅,清泉自然来。
一般形成一个学习的场合并不是随意的,说者必有其能,听者必有其意。但听者会用自己的准则来判断说着的内容和能力,经常让自己扮演一个判官的角色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学生。辩证法里讲批判地接受,这本没有错。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在还没有理解的时候就先批判。一般来讲,挑刺儿的工作比较容易,而且可以显示自己似乎高人一等,很具有诱惑力。这种现象反映在生活和工作上,就是无端的争论太多,相互的促进太少。反映在文学界,就是评论家太多,反倒文学创作者太少。反映在博客上,就是谩骂一片,口水连篇,而真正有价值的文章不多,需要大海捞针。
因此,我们要慎用批评,对说者给予足够的尊重。在听到别人的言论时,不要妄下断语。心中不爽时(期望与现实产生了差距),不妨想一想:是不是我自己的观点出了问题?要特别小心自己一直坚持了一个错误的东西,曾经以为滴血可以判至亲,曾经坚信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原来眼见并不一定为实,原来爱情不过是一场化学反应。
繁体的“聽”,从字的构造就知道有丰富的含义。包含了“耳十目一心王”几个字,分别表达了用耳朵听、用眼睛听、用心听、屈王者之尊四重含义,对于说者给予了充分的尊重,由此也可以想见古人对听字的理解了。
尊重是有回报的。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同一个人,也必有所学之处。我在听讲座或者开会时,养成一个习惯,要听出以下内容:
一、说什么?听懂真正的内容,如果内容精彩,我则无暇顾及;如果内容平平,所说的只是我所知的一个子集,那么我则听他:
二、怎么说?表达也是一门技能,他讲解的方式、思路是否可借鉴?如果我来讲,应该怎么做?或许我有意外的收获。如果仍然没有什么,那就不妨自己和自己做个游戏,推断他:
三、为什么这么说?通过他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猜测他为什么说这些内容,猜测他还有哪些内容没有说,继而推测他想要表达的真正的知识版图。
这样,你对一个人会了解得更透,也让自己实实在在锻炼了一次,而且不伤害人。为什么要伤害别人呢?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有尊严需要被维护的。
给人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其回报往往在你不经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