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轨迹 |
在中欧小而舒适的学员宿舍里,电脑和电视争抢着我的注意力。德国与阿根廷正在上演准决赛,黄健翔的搞笑手机铃声都出来了,依然出现在解说现场。我不觉得他上一场解说过分,反倒这次他好象刻意控制,显得没有激情了。
这是我第六次来到中欧——一个关于并购的短期EDP课程。在培训方面,老板的慷慨让公司内外的人都倍感惊讶——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少员工被送到上海、北京、深圳等参加一些价格不菲的课程。
来到校园,一种熟悉而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里,每一个角落、每一块草坪都散发着学术的气息。心情自然轻松许多。
“班主任”又是Sindy,Emily也在,老朋友见面自然热情。巧的是班上有和我名字一模一样的同学,来自世界上最大的苏拉纺织机械集团。再一问,更巧,他曾经是翔鹭化纤的常客!我是知道这位同名的加弹机的供应者的,总是不巧(或者总是那么巧)每次在公司错过。苏拉一口气收购了巴马格和纽马格,他自然乔迁了。
头两天是Mark Sirower教授的课,讲M&A的过程、公司价值评估、协同效应陷阱。老外的课,总被打上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问号。中国的上市公司太少,并购对象往往是私人公司,如何筛选并购清单?如何取得私人公司的信息?中国公司的控股股东往往是经营事业而不是财务汇报,主动出击者能够不以高溢价为代价说服对方放弃股权吗?如何评估未来增长价值(FGV)?课间我冒出了不少问题,我知道没有成型答案的,只是争取一些交流的机会,不过交流的过程让我感觉到吃力了——英语不用则退啊!没忘请他在他的著作上签名留念——The Synergy T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