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情物语 |
我以前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给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阴里睡觉。
小男孩儿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
“我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儿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
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
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孩子说,“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他接着说,“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
“我没有房子,”大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那个男孩儿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
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
“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
“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
“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
“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
“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
“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于是孩子坐下了。
大树很快乐。
今天母亲节,正巧电视上讲到了这个故事。
父母就像这棵大树,无私的胸怀,儿女的快乐就是他们的快乐。而我就是这个小孩,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回报他们的爱。回报爱的最好方式就是爱,可一个长大了的小男孩,却怎么也说不出那么简单的一句:“我爱你,妈妈/爸爸。”或许这三个字有魔力,我没有办法突破魔障。
我知道这是借口,父母一生的辛劳与爱的付出,本就不是这三个字所能轻易托起的。但父母所期望的,可能更简单,打个电话寒暄、回家喝上一小盅、聊聊小时候的事,我可以想见,这些都会让母亲发出爽朗的笑声,让父亲的皱纹在脸上画满笑意。可惜,我做得很少,太少,哪怕买一件很简单的礼物都极少做到。我在恣意挥霍着父爱与母爱,把它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海,却有极少的回报。真的要等到我也老的那一天吗?
父母一生忠厚。在湘北一个贫困的农村,父亲用无数个烈日下的劳作,母亲用无数个寒风中的上工(上门替别人做衣服),填饱了我们姊弟三人的肚子,用身体的强烈透支支撑着我们的学业。号称“大个子”的父亲曾经被霍乱、血吸虫、农机车的碾压几次击倒,再也没法重现当年200斤担子大步流星的雄风;母亲在长年的挑灯熬夜中无数次冻裂双手,现在继续忍受骨殖增生的痛苦,戴上老花镜也没法看清现代商品的说明书。他们成功地付出了,牺牲的是生命的数量与质量,无怨无悔;我们从小就接收到了家庭的温暖、正直的品格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受益终生。
可回报在哪呢?
这永远不是一个公平的交易。
写在母亲节,用内心的忏悔减轻我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