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重视教育的中国人”(20190714)
(2019-07-14 01:13:59)分类: 教育 |
“极度重视教育的中国人”
中国人极度重视教育。对这句话,如果不出国,不结识许多外国人,不对国外社会有一番了解,真的是不能理解的。我也是经历了好些年,自己有了后代,另外也是和国外友人聊、跟进国外时势,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才对这个“命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是,“中国人极度重视教育”里的“中国人”三个字:这个中国人是跨阶层和跨地域吗,基本适应绝大多数人口。是的,即便是一线城市,即便是北京土著,也有不重视教育、二代是学渣的,这些案例(而且从绝对数量看可能不在少数)肯定是存在的,但不能抹杀中国大量人口,而且是跨阶层人口认为教育非常重要的事实。他们认为,教育是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是阶级提升的最好工具,对教育进行投资不但是理性的(按成本收益计算),而且是正确的、应该的,甚至是一种道德义务。
这是一千年多年科举制度的影响。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是一个拥有阶层向上流动性的封建或类封建社会。底层人有可能通过知识和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纵观人类历史上这么多的社会,包括对现代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西方文明,中国的这一点历史制度禀赋是非常独特的。占有人口绝大多数的人相信教育。
二,“重视教育”。什么是“重视”?
这一条是接着上面来的。重视教育是一个程度的问题,从所谓的“理性”到“不理性”。理性就是适当的计算成本和收益——你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为其教育所做的所有经济、人力、资源投入)及其回报(直接的——子女对你的经济回馈;间接的:子女获得成就和社会地位,例如阶层提升——尽管你的子女的经济提升对你的经济影响可能很小,因为子女还有子女,不一定能在多大程度给你养老。这一条还需要考虑概率问题:即成功或失败的概率。如果子女最后不成功,那超出最低范畴的物质回报也就不存在了。
计算成本收益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在多大程度上,投入教育是为了“养儿防老”。程度越高,越“理性”,程度越低,即一味对子女投入教育但不考虑反馈及回报——越“不理性”。
我这里没有实证的量化的数据来支撑我的论点,完全是个人的观点(这就是写微博的好处!)——就是中国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是不理性的,对教育的投入几乎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信仰。大多数的中国人(至少是截止至最近一代需要再义务教育阶段抚养子女的中国父母)在教育投入上是“义无反顾”的。他们愿意动用可支配收入中的巨大比例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并对回报没有准确和“理性”的计算(将自己的储蓄和投资创造的回报 与 对子女投资创造的回报(乘以概率因素)及能够切实回馈到自己的比例(“take rate”)的计算),只因为他们认为教育是“正确”的事情(education as a faith)。如此大比例的中国父母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养老钱投入到教育中,而这笔投入可能使得他们在晚年面临贫困,甚至拖累到子女。但对于对教育充满信心、乐观、道德义务感的中国父母来说,这些眼前都不是问题。他们可以活在现场,让教育子女所带来的喜悦环绕自己,让自己忘掉烦恼。(是的,教育就是很多中国父母的“drug”!)
有理由认为这种想法再伴随代际的变化(例如等到九零后的子女进入义务教育阶段)而发生变化,但至少在目前,历史传统的趋势可能还在延续,而且可能越是本土、传统的家庭/父母越是这样——而受西方自由主义熏陶极甚,关心自己个人利益的青年父母可能不这样——这也暗示这种力量是来自传统的、本土的。当然,这只是一种hypothesis,还是社会学家的实证研究来确认或证伪。
今天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