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微博及微信公众号20180808
(2018-08-08 01:09:23)分类: 网络与blogging |
关于微博:
1、本人最早是写博客的,从水木的blog开始到blogsome、blogbus、新浪博客,各种平台。博客可图文并茂,表达方式丰富,形式不拘,每日可发多文,涉及各种主题,是非常好的自媒体。博客的时代非常热闹。那时还有韩寒。这里我要介绍一下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kgb 现在还在更新以及把以前的一些写作放进来。
2、2009年新浪微博建立。不久就开始写。这里要感谢几个人,邀请我写微博及实名认证的新浪工作人员贾临远、在早期推我微博的闾丘露薇。使得我在初期能够粉丝推上万。(the rest is history)。
3、自那以后写博客就少了。新浪微博限制144个字,信息量非常有限的,当时——2000年代末2010年代初的时候,人们可能厌倦了长文字,喜欢看上限144个字的微博,喜欢在更短的时间内汲取更大的信息。微博逐渐取代了博客。这就进入了信息碎片化、相对更复杂哦的年代。
4、这个时期的几年主要写微博。转发和评论为主。本人的微博记录都在,可以往前翻。要在144个字内有逻辑的阐述复杂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追求简洁只能一定程度牺牲逻辑和严谨,尽量表意。其间,微博得到了发展,但我还是认为表达的东西太浅太碎片。记得当时还看到有人评论,“这个人写的是微博,没见过写长一旦的文章,不知道写长的东西把握和驾驭能力如何,不知道其水平如何。”本人不是在写论文,但写个几百字上千字几千字的小文应该是我比较擅长的。这都是微博的限制。
5、然后微博面对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后来就出现了微信。微信抓取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并改变了人们互动的方式。微博是公开的。微博的写作与互动是公共的。但微博当时受到的限制很多,外加微信沟通方式的吸引力,使得这个新媒体得以崛起。人们把时间投放到微信上去了。在微信上转发信息和沟通。同时,微博不断的明星化、大V化、官方媒体化,过度商业化,个人空间被碾压。成为一个披着自媒体的皮的官方媒体。变得更加没有意思。虽然在一切公众事件出现时微信仍然不可能取代微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因为微博有公共的特性,微信没有。
6、然后,人们大概是对过于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有些厌倦,也认为微信交流缺乏深度,希望获取更加有深度的内容。同时,伴随的是官方/主流媒体在这些年的持续萎缩——一切为自媒体带来了新的空间。但这是不是博客的复苏,而是微信公众号的爆发——一个以微信为平台的blog。相较要登录平台浏览的博客而言,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发布与获取与移动互联网密切绑定。打开你的聊天软件就能收到推送(本质上就会博客的推送)。人们不需要太多的app。这样的话微信公众号实质上取代了基于其他平台的博客。有了微信就可以聊天并看到关注的博客。
7、微信公众号除了发布形式和浏览便利性以外,我认为和传统的blog并没有区别。但同时,距离新浪微博和船呕吐那个博客,我认为又有很多的不足——从互动上,看不到不断的转发、舆论的互动和走势,看不到评论及评论的互动。从内容上,相比能够发图文,发极短的文字、发相对比较长的微博及“长微博”、“头条文章”的微博而言,形式未免单调;从频率上,不像微博可以每天不限量的写和发;从监管上——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监管非常严苛且不透明。从操作上——较博客和微博而言操作繁杂度高很多。另外,新浪微博以商业出发,能够更好的保护好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似乎更多的是以规避政策风险为导向的限制。这些是本人不开设及不打算开设微信公众号的原因。所以答复问我有没有微信公众号的网友:没有。我只有微博和新浪博客。不是为了给新浪做广告,就是习惯。
8、关于本微博:一方面,我的文章将较一般的微博更长,偏向于长微博或“头条文章”这样的正式文章,而不是144个字的“微博”;第二,我将持续更新我的博客。这里,文章经过阅读,更易阅读。第三,我也会转载一些帖子,其中不少可能也是来自微信公众号的。我转的帖子大多来自一线城市professional-managerial upper-middle-class在某一时效热点下热衷转载的帖子,不“朋友圈热点”——转和看这些帖子的人有一定的人群和社会特点。这不是为了”蹭”热点,而是为了记录热点。第四,也将继续转发及点评一些微博上看到的新闻事件或观点。尽管可能不是重点。
9、关于网友互动。本人有几个原则,一是原则上不回复、以转发评论的形式与网友互动。本人认为与单个网友的转发性评论(暨刷屏)是损害其他网友的阅读的。我无意将这些对话转发给其他人。如果我互动,也不会选择转发评论的形式。所以本人的微博基本上不会出现“回复@XXX……”这样的帖子。二是本人原则上也不会反馈和回复网友的评论。我自1994使用拨号BBS。之后使用telnet BBS(从深圳一往情深、广州飞捷到水木清华),算是老网名。参与论战无数,算是资深网名。知道互动所耗的时间精力与情绪。为了保证正常的写作,已与网络论战隔绝,对评论彻底免疫。本人直接采取不互动。很多时候本人并不阅读回复。另外,熟悉本微博的人会发现,遇到负面反馈和评价甚至遇到一定程度人身攻击时,本人也不予删除评论,因为本人确实不关注这些评论。放到一个很长的时间来看,我这里这应该是新浪微博上评论非常开放的一个微博。
10、重申一遍,本人不会开微信公众号。发帖频率有限制,内容有监管,互动不理想,操作台繁琐,对本人而言没意义。不耗费这个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