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博会在中国举办其实是现阶段的最优选择

(2010-07-29 00:54:24)
标签:

世博会

杂谈

分类: 观点·Opinion
近日闻讯,广东已申报2020年世博会(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7/28/1848907_0.shtml) 。众人公认意见不一,但我看好得很,是一件很好的事。也参见本人早前所写的《世博会好得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99f10100ii2l.html。

现在看来,世博会更多的是一个区域经济事件:既能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据说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益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到四倍,这个我绝对相信)、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创造就业,扩大百姓见闻,而且比较经济,能够充分利用国外场馆建设资源,仅以牺牲“软实力”(soft power,也就是他国对中国的文化、物质、商业、精神吸引力),以及本地住民短期的生活质量(当然这将是许多市民抱怨不休的议题)为代价。不过反过来看,世博会又有利于国民开放视野,接触新事物,消除狭隘或闭塞的观念、增强对他国国民文化社会之理解认识。

中国完全可以多办世博会,像日本、韩国前些年一样,几年就办一次,到不同的地方去办。现在看来,是一个经济体在当代腾飞的必然顺带经过的道路。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举办的世博会的参观人数一定有一个峰值——可能上海世博会就是这个峰值,以后的参观人数都不如上海。在这个峰值的时点上,国民受宣传引导,觉得当届世博会的内容应当是独一无二(unique)的,世博会的召开是一个一次性的事件(one-off event)而非重复发生的事件,参观经历是不可复制的,同时对世博会必须有较少的先期exposure(即受经历影响,一方面没有参加过世博会,第二方面对来自各国的新奇建筑、展览物、概念、文化了解甚少,还抱有巨大的好奇心)。按照上述逻辑推理,广东世博会除非内容精彩度远远超出上海,否则大概成功度很难超过后者。随着人们对世博会概念逐渐熟悉,世博会的火爆程度也会边际递减,直到人们对世博会的概念再不以为然,觉得只是一个普通的事件而已。等到世博会的收益足够的小,甚至小于或接近于其成本,中国举办世博会的动力也就会消失。这和当前的许多发达国家是一样的。

但考虑到中国疆土辽阔,有分一、二、三线多层级的无数大城市,未来办世博会还有不少的市场潜力支撑。这次因交通不变而未能到上海参观的人士,以后可以到广东参观。或者可以到重庆、大连、天津、西安等很多可以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因此,我们说,截至目前,中国各地还有极大的动力去办世博会,而且这个动力还可以维持很多年。

对于外国来说,世博会毫无疑问的是一件好事:这是到中国输出文化、推销软实力的最佳平台与途径。花一些钱修建一个很酷很玄的场馆,在里面放上诸多代表你的国家文化、理念的东西,就能给成千上万多如饥似渴前来参观的中国观众宣传自己的绝好机会。对于希望和中国做生意或吸引旅游访客的国家来说,这是最好的推销机会(如本次世博会意大利等场馆赤裸裸的商业推销);对于与中国有政治过节的国家(如日本等),又是促进中国国民了解自身的绝好机会。总之,世博会后面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与中国打好交道的国家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广告更有效呢?

有求,有需,里应外合。各方衡量,世博会这样的活动现阶段在中国城市举办,将能带来最积极的效应。

欢迎访问微博,每日更新:http://t.sina.com.cn/jeun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