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哈佛杂谈 |
分类: Grad School! |
Harvard China Review
(哈佛中国评论)实在是一个奇观。该组织为正式注册的哈佛学生活动组织,并冠有哈佛字样。近年来,哈佛大学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政策,限制校内外各种社团组织利用“哈佛”的名字谋求商业或其他利润,因此,新的社团也不容易注册申请,带有哈佛字样的组织也更有商业、文化价值。
哈佛中国评论的历史不详,大致是十多年前一位哈佛中国学生建立的。初衷就是搞一个平台,开展一些与中国有关的活动,比如论坛、杂志等。一段时间内,Harvard
China Review (HRC)的论坛哈官方刊物(即叫Harvard China
Review)也搞得不错,建立了一些知名度。
然而,近年来,HCR越发变味,首先是核心人员逐渐被校外人士占领(用本人一直以来的话,是为校外人士所“劫持”),主要是大波士顿地区的几所学校,包括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College等。哈佛的人员越发边缘化。其次是其论坛的内容越来越狭隘,由一个主旨和趣味较广的并有学术和知识性特点的活动,逐渐转变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性论坛,来参加的人中有大量是来拉关系找工作的——和一般的商业性论坛没什么区别。
本年度的HCR论坛的信息似乎刚刚对外公布,组织者还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个Event。其网站也增加了信息(http://harvardchina.org/conference/conf2008/conference.html)。
通过facebok我们了解了一下其组织人员——发现绝大多数人员都来自Wellesley
College,还有部分来自Boston University及Boston
Colllege,暂未看到一个和哈佛有关的。这个活动怎么不改名为Wellesley
China Review或BU China
Review啊?当然不能改名,因为他们需要利用Harvard的知名度。其次,活动时间居然安排在3月29日——这期间恰好是哈佛大学的春假,绝大多数学生都出游在外,尤其是目前已到3月中,绝大多数人已经有了具体的旅游计划。这个时间选择就能显示出组织者都是来自外校的,甚至连基本的可行性调查都没有做。论坛当然仍然要在哈佛大学的校园举办——否则的话该项目就和哈佛脱去最后一点关系了(这个场地安排只需要和提供场地的机构(比如一个什么研究所)协调租用一下就可以,不代表哈佛大学的任何官方立场)。
活动的性质完全可以预见了:一群非哈佛大学的学生和职业人士打着哈佛的旗号搞了这么一个商业性的论坛;来参观这个活动的基本也将是哈佛以外的学生或职业人士(这个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即使是哈佛商学院、法学院及政府学院三校合办的亚洲商业论坛,其参加者也大致为校外人士),相当大的一部分为了能和做演讲的嘉宾拉关系。至于来做演讲的社会名人——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为活动的“哈佛”名字所吸引才慕名而来,对活动及组织的性质并无认识。因此,最后,在一天的时间里,一大群人因不同的动机与目的,打着哈佛的旗号,集合在哈佛大学里一起从事一项活动,并各自为其与哈佛建立的联系而感到高兴。
实在是一场闹剧。当然也可以将之作为一种特别的奇观加以欣赏。
前一篇:美国基层政府考察:麻省艾克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