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笔记 小贴一段

(2004-12-26 11:00:20)
分类: 思想与哲学
按 : 以前做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英文本的笔记,主要是摘集整理原文句段中有用的信息然后写成以后随时拿起来都可以方便看懂的平常文字。劳动成果,只贴这么多,呵呵。有兴趣学习的请无看原著。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Immanuel Kant
Prefaces and Introduction
Scientific Progress in Logic

Well, has our knowledge progress well in the realm of Reason? Probably not: ever
-lasting stops, retreats and diversions. No agreements have been worked out. Thi
s is ain't no scientific progress.

逻辑学在Aristotle之后发展的不错,但也停止继续前进,因为任务业已完成。当然有不少关于逻辑的新著作,譬如关于认知(imagination),关于不同事物的未知性(uncertainty: Idealism, Scepticism etc), 以及偏见的起源和对待办法。逻辑学建立了思想的法则(Laws of Thought)。其成功在于它能摆脱知识的对象(objects),摆脱了它们无止境的变化及多样性。逻辑集中关注人的mind。但是相比之下,理性(Reason)则还要处理知识的对象,因此更困难。逻辑学只是个起步。要获得真知识我们需要走向“科学”。

纯粹科学之进步
若理性对科学有所帮助,那么后者必应包括先验的成分。

数学和物理: 数学是纯粹的;物理部分意义上如此,也从其他渠道获得信息。
数学的发展:从希腊人开始……..
物理的发展:起步更低,仅在培根后一百个半世纪才出现革命。
    科学界家认识到mind帮助人们理解自然; 无目标的观察不能帮助人们获得自然的法则。人们需要理性的原则 以及 在理性指导设计的实验,才能了解自然。人们对自然作出判定。Mind对知知作出自己的贡献;mind本身不能获得的[知识]必来自自然;它所获得的也必和自然相符。这就是物理进程中的革命性发现,使之走向了科学的道路。

形而上学止步不前

形而上学是个理性的,speculative的科学,与其它学科不一样。它从概念中获得信息,而非经验。形而上学没能发现科学的发展道路。它不能确立最基本的日常经验法则。学者们总不能获得一致的意见。形而上学领域有如战场 – 无数的小冲突,但始终没有获胜的一方。形而上学的进程充满偶然性,而非科学。形而上学能否如科学一般发生革命?
 
需要新的方法

人们假定知识必须照应/符合其对象,这就排除了先验的可能。那么为什么不让对象放过来照应/迎合我们的知识呢? 先验知识便成为可能;在观察(observe)对象之前人们就具备了某的认识。

想想哥白尼….颠倒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位置…再看形而上学….若观察完全依赖被观察物体的特性(properties),那么不可能存在先验知识。但也有可能,那就是物体们本身以来观察者本身的特性(“observational equipment”)。

这个实验成功了….它使形而上学走上发展的道路…先验知识是可能的...它可能是最根本的法则…它也表明了形而上学永远也无法超越经验,尽管后者总是宣布它能够。只能获得对现象的知识…不可能了解物自体。
 
….我们的批判会显示,理性的理论永远无法超越经验…这是消极的一面。但也有积极的…那就是关于道德层面的。

批判的结果是: 一, 时间和空间仅为控制感性观察(sensiiblities)的forms;因此呈现出来的物自体们(being-in-themselves; the world of noumena)必然具有时空性。 二, 理性概念必须符合经验; 因此,没有可以了解物自体的知识, 只有了解现象(phenomena),既感性可以观察的世界。

自由意志

道德行动和普遍的因果律相矛盾:因果律必然剥夺个体自由选择的能力。人们不能一方面自由,另一方面服从自然的因果及必然性。但请注意,因果律只对现象界的事物有效,对能获得经验的物事有效,不使用于物自体世界…从现象上看,人的意志和行为并不自由…但但作

为真实的意志它是自由的,并不服从于自然法则…可惜这些不能被感性观察到,只能去思考。

我们的新批判

…旧的理论和教条让年轻人浪费时间….我们的新批判要要让这一切都划上句号。我们更要停止对宗教及道德的攻击…让我们展示一下攻击者们的无知…

理论家和大学可能会有所损失,但人类全体并不会。人们需要宗教…灵魂的存在及不…自由意志…我们的批判会消灭唯物主义,宿命论,无神论还有其他怀疑自由意志的想法。

….我不多说了,我这个月已经63岁了,次还要去写科学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
Kant, April 1787  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
 

Introduction

经验不能给予的必然是先验的

人类知识都从经验中得到…事物由我们的感官中进来, 我们比较,联系,分别事物和观念,获得认识。知识不能先验。
但我们的知识到底是否完全基于经验呢?否!我们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时我们所得到的印象,其二是我们自己本身所提供的。要分辨这两个需要花点时间练习。

先验知识什么意思呢?它在这部书中指”能够独立于所有经验存在的知识。” 不仅是某一两个具体的经验。

有两个例子。
1)     我们通过经验知道A类的东西就是B类的东西,但并非 必然 如此。必然性的结论必须在先验的基础之上。
2)     通过一系列的例子我们可以做普遍结论(generalise)…如我们说: “通常情况下,会这样这样…”“根据目前为止的观察我们了解到… ”这个结论也需要先验知识。

不少科学理论都同时具备必然性和普遍性,因此展示了先验知识。数学,物理都如此,形而上学也企图逾越经验之上…同样的教条被用到探讨上帝,人类自由,道德等问题上..然而这

个[在数学和科学适用的]教条能否在形而上学领域有这个能力,人们倒没有问清楚。
 
判断要么是analytic(分析)的,要么是synthetic (综合)的。

一个判断拥有主项(subject)和谓项(predicate)。假定A是主语,B是谓语。若B是A的一部分,我称之为analytic; 若B与A联系但不为其一部分,我称之为synthetic。在analytic判断之中,谓项B实际是主项A一部分的内容,被拿出来说明主项,使其含义更清楚,因此也是解释性的,但它不能增加我们的知识:通过分析A,我们马上就能得到B。而在synthetic判断中,你永远不能通过分析B得到A。B是通过经验,从外加到A上去的,因此它具有扩充性:它帮助扩充了我们的知识。
 
科学中的基本法则都是综合判断,而非经验的。

数学中的判断都是synthetic的…尽管数学的分析特性使不少人认为它的不少判断也是analytic的。

数学公理,至少说纯数学中的公理,是先验而非后验的,因为后验永远无法带来必然性的结论。

你大概认为7+5是analytic的。但7+5只告诉你两个数目正在相加,没告诉你结果。分析7+5不能帮助你得到结果12。要得到12这个数子你需要写帮助,譬如,动手指头,七加五。

如果小数不易说明问题,那么你用大数目好了。总之,算数中的判断都是analytic的。

几乎如何呢?直线是任两点间最段的距离/连结,这是synthetic的判断。你不能从直线的”直”(质),推出”短” (量)。因此最短不能通过分析直得到。尽管几何中也偶尔使用analytic判断,譬如”整体大于部分” – 它们是分析的,但并非原则和公理。原则和公理不是基于他们,而是通过他们证出来的。

物理学的法则也同样是synthetic和先验的。
形而上学中的判断?

数学和科学都有先验的synthetic 判断,形而上学中能有么? 能有科学的形而上学么?
 
纯粹理性批判能干什么:

对我们理性的批判是一种科学。它不研究理性认知的对象,而研究理性本身。

…因此可以有一种特别的科学,叫纯粹理性批判,理性指的是所有的先验知识。
…这一批判的主要结果可能是消极的: 它限制了我们的知识,不过它使知识变得更可靠。

…知识涉及到感性观察和思考/知性。让我们先研究感性认识中的先验因素。
 

TRANSCENDENTAL AESTHETIC

观察必须具有空间性(spatial)

要了解什么东西,我们必须首先和它接触。我们通过感官完成这一任务:感官消极的接受来自物自体世界中的信息。在感性认识之中我们要分清matter(被感受的东西))以及form(形式),我们个体感性体系只中去组织这些matter的东西。Matter是经验性的;form存在我们自身,是先验的,可以被抽出来独立地研究。
 
经过这一过程,我们发现Form只有两种: 时间与空间。

当我们感觉外界物体时,我们感受到它们存在”于”空间之中。 正是在空间之中物体才有了形,像,大小,关系。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时间以及空间,因此它们只是form。那么时空到底是什么呢?三种可能
1)     它们真实的独立存在于物体之中
2)     它们是物体互相间的关系,或者说Qualities of things。
a( 它们存在于物体之中,即便不被我们观察
 或b) 只是被我们看到,是我们感应的形式;并不客观,独立存在于物体之中。

空间概念是否来自经验?我能感应到一个物体在另一个之外,或在其旁。我要了解这一点?

就必须具备空间概念。空间概念不来自外界经验,因为要获得外界经验,首先就需要空间概念。再如,你可以想想空间什么都没有,但你不能想象没有空间。空间使现象成为可能,因此空间不能依存于现象之上。空间概念先验与现象经验。

空间是不是一个关于物体间关系的普遍概念?否。你只能想象单一一个”空间”(Space); 然后讨论这一个空间之中的具体部分。部分的空间(spaces)不能在大空间存在之前存在,因为它们原本已经在其中了,它被整体限制。

…空间(Space)是一个纯粹的感官概念…it is prior to all concepts of space..and Space is of an infinite given quality with many co-existing parts…
 
几何学

时空是先验的,and a science could be built upon it.

几何学利用空间的概念,但同时独立于经验之外。我们和空间的关系到底是如何的呢?若它是纯概念性的,it would never progress beyond analysis…thus I have to b e sensible, as an apprehension of some given fact.

“时空有三维”,这样的必然性结论必然不来自经验,它先于观察,必须是纯粹的,非经验性的。

…空间因此是一个人类特有的特性;它是我们知性(sensibility)的form(形式)之一。

结论: 物自体们本无称为空间的属性,或相互联系。空间不是物自体们的quality(意即在无人观察之下仍存在的属性)。空间只是我们外在感官中的形式。
 
物体的长宽高之类的都是人类的主观感受。除去在物体刺激我们的感官系统的作用中外,空间毫无意义。作为一个形式它控制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它是一个纯粹的perception。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