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兔主席
兔主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0,503
  • 关注人气:1,1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灌水考古]艺术馆参观问题。

(2004-02-10 12:35:37)
分类: 艺术与评论

February 10, 2004

[灌水考古]艺术馆参观问题。

Filed under: 艺术

标 题: 艺术馆参观问题。

现在对很多大艺术馆好像都不能很好地参观,主要有若干原因

一 人太多。 像在卢浮宫,时常连路都走不了 ft.

二 人太多 干扰太多,你看的时候旁边老有人看,有时还有旅游团。碰到语种对的你还能

跟着听两句。碰到不对的你就赶快逃吧。不过,不管语言对不对,旅游团总一
窝一窝人的,跟着个小旗儿走。在两个团参观的间歇时间好好利用。

还有就是照相的。 注意不要挡他/她镜头!另外就是你在看的时候屁股后面也可能
有人看,你也别挡了那位,我们中国人特讲礼貌。走近画也不敢。你走近了后面的
人还看个啥呀?

还有就是议论的,你旁边两个人议论你看的画,结果你思维还跟他们走。
想不听也不行。比如一个人说:你看那个女的画的好肥啊。你就要受干扰,就去看看那个女的, 怎么画得很肥了?

三 好艺术品太多了。我觉得放在一块儿的好艺术品越多,平均下来花在每件作品上
的精力兴趣集中度都严重下降。如果把几个作品拿来地方展馆单独展一下,我
估计会看得更仔细。其他条件相等之下,艺术品越多,对艺术品的边际欣赏热情递减。
四 门票太贵 如乌菲齐。法,意都是到处收费。意大利学生也不打折,还一定要欧盟学生。
你想在一个地方多呆点儿时间多看两天,还看不起。ft。我现在明白什么是以金钱为基础的文化资本了。

五 千万别跟你看不到一块儿的人结伴看,最少也要分开观赏。不然你就完了。他/她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要看那个,结果你们什么都看不好。

总体而言,我觉得某的大艺术观参观已经

* 商业化了,商品化了。
* 形式化了,无论主观上还是被动的。
去博物馆became an end in itself,这个行为本身曾了终极目的。成了一个文化研究里面说

的”gaze”。去博物馆的意义在于你去过,而不在于你欣赏的质量。‘我去过卢浮宫了!”

“我看到凡高的向日葵了!” 这才是重要的。这个经历很重要,你只要看到了那幅画,只需要一秒钟,你参观的全部目的和意义就达到了。你去参观无非就是看看那幅画的存在,并且享受那幅画在你面前的真实存在。

之后,你回去同亲友就有了谈资;你的经历本身也转变为一种文化资本。你本人似乎层次都提高了,成为了另一个世界的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去过卢浮宫和没去过卢浮宫的人。”“你还在看画册,可是我看过真画。知道差距了吧?什么?看画册也能欣赏?我告诉你,看这种画一定要看真画。看画册是没有用的。你必须站在原画前,同它一起存在,然后客观化它,欣赏,思考 ”其实根本不是如此。你就是去走马观花凑了个热闹而已。你大概花了一秒钟瞥了一下某个名画,知道了它摆在博物馆某处,知道你自己意识到了它在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的,仅此而已;然后你又随着蜂拥的人群,去看下一堆艺术品。

我们原来有个老师说: 有一次我到uffizi参观团维纳斯诞生,啊!我多么激动哇。
可是周边都是人。我往前一看,看到一个日本游客,拿着摄像机在距离画一尺的距离在
拍摄!我都八知道他在干什么!

我说: 这个游客不是本人在观赏。他在帮他的相机观赏。来旅游的是他的相机,不是他自己。我说完轻蔑地笑了。哈哈,不懂艺术的人!

结果我到这些博物馆时跟这个日本人好像也差不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