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与时事 |
朋友指出:
这次[[反日]群众运动,一方面给了中央一个民意基础,使中央可以借此向日本施加压力。但另一方
面,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大陆的“民意”,尤其是民族主义民意持怀疑甚至不屑一顾的态度,很多人只是拿来做研究的标本,没有take 民意的本身 seriously。
换言之,当中国民众走上街头去反日,国际媒体和舆论的视野不是在思考:怎么日本如此不能反省历史?——面向中国民意的指向对象,而是思考,怎么中国民族主义崛起得那么厉害?这是怎么一回事?换言之,民意被当做标本来研究。
我总结的对中国“民意”的三个研究方向
1.分析 九十年代后中国这种民族主义的民意是如何被党和政府带动修炼出来的;
2. 对党和政府而言什么样的”民意“是正当的,会被肯定的,能走上街头 (尽管也有对组织分子的秋后算帐)
3. 在何种程度上这种”民意“的抒发,其他民意(如对政治、经济、社会现状的不满)的转移/移情,或发泄渠道
后一篇:这老虎有的吃还挺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