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我,这一路》八

(2010-02-18 21:30:00)
标签:

傅正刚

回忆录

文化

心情

杂谈

杂文

分类: 我,这一路

春去秋来,时间对于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总是没有什么概念,没有生活压力,没有感情牵绊,没有社会责任,无忧无虑地过着每一天。可它并不会因此而放慢脚步,悄然间已经是20世纪的90年代了。

在“口”字这张棋盘里我又往前挪了一格,沿着下面的横线来到了“口”的右下角,正儿八经的开始了求学生涯。这次开学父母给我置备了新的书包,文具盒,铅笔和铅笔刀之类的,所有的这些看上去比幼儿园时候用的更“专业”,我也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要背书要考试要交作业了,有种莫名的神圣感在当时的心中形成。学习就在新书本的“书香”中开始了。

父亲痊愈出院后就辞去了石矿上的工作,和姑父开始了倒腾旧衣服的买卖,我当时很好奇为什么拿回家的几大袋衣服全是皱巴巴的,后来看母亲一直在数落我父亲,大概知道是被人骗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些旧衣服都在二楼的一个角落里堆着,最后是怎么处理掉的已经记不起来了。

而这个时候爷爷好像也在做一门比较原始的买卖——“鸡毛换糖”。大家对这个词或许早有耳闻,但其中的究竟或许不一定很清楚。这里简单作一下说明,义乌市处于整个浙江省的正中,不像宁波 温州 台州 舟山等市挨着东海,吃尽了海运便利的优势。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为了养家糊口,义乌市的不少青年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我父亲结婚前就曾到过江西各地打过工),而有一部分人开始挑起担子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用义乌自产的红糖或者生姜糖换一些农户中无用处的鸡毛 破鞋或者旧衣服等等。这应该就是现在中外驰名的“义乌小商品城”形成的原始基础,也是义乌市很重要的一段历史。我爷爷应该是“糖帮”(对鸡毛换糖贩的统称)的“尾巴”,之后很少看到再有人摇着拨浪鼓出现在村落间。

对爷爷用糖换回来的那些鸡毛 旧衣服 旧鞋我还是比较有印象的,爷爷放下担子开始务农之后,除鸡毛做成鸡毛掸子卖掉,其它东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和那个担子堆放在爷爷家二楼的黑兮兮的棺材边上。记得有一次,那些旧鞋还真派上了用场。那时候农村里都会隔段时间把自家门口的垃圾扫成堆然后用火慢慢的烧掉,有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在那个冒着火星的垃圾堆上面学着武侠片里“水上漂”之类的“武功”来回跳着,最后一脚踩了进去,刚买不久的塑料凉鞋立刻就变了形,脚也烫出了不少水泡。妈妈一边帮我用酱油敷着伤口一边不停地训斥着,爷爷舍不得就这么扔了另一只凉鞋,就从他家楼上的那堆旧鞋里找出一只相对比较合适的给我,就这样一新一旧两只鞋也穿了有段时间。

无意间,弟弟已经是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了,开始喜欢跟在我屁股后面转了。每天早上睁开眼和晚上睡觉前,他总要坐在我的背上玩半天的骑马游戏,或者倒出床头柜抽屉里的那些工具,两个人玩“组装”汽车 火车 机器人之类的游戏,白天我们会一起蹲在门口撬蚂蚁洞,或在后门的沙堆里玩过家家,一般晚饭后就会左右躺在父亲的两边,然后父亲就会用他的胡子扎我们……小家伙的长大,每天都给这个家带来了不少的欢乐.

 

《我,这一路》序: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68f20100gks4.html

《我,这一路》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68f20100glgy.html

《我,这一路》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68f20100gm5p.html

《我,这一路》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68f20100gmqa.html

《我,这一路》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68f20100gne9.html

《我,这一路》五: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68f20100gpyf.html

《我,这一路》六: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68f20100gpyf.html

《我,这一路》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68f20100gw4f.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