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休闲谈天说地理财 |
分类: 股市入门(投资理念) |
我们在谈到均线时,强调两个重要的组成概念,一个是公倍数、一个是公约数,这两个关系在我们应用时发现有很深的关联性,所以如此使用。
为何市场会使用30日线呢?今天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因为有很多人问到缘何我们不使用该条均线,而当我问及到为何要使用时,他也是无法答上来,为此我今天就专门来解开这其中的谜团。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从最初使用软件时他们根据外来的均线使用习惯,都用30日,因为60日太长,所以不用60日,因此用30日;其次是因为发现30日线很准,每一次都如此,不管股价或指数跌到或涨到哪个区域位置后就会形成支撑或压力,因此如此使用。
这两个说法都是与习惯使用有关,因为习惯如此,所以就变成如此使用,不过假如你知道应用不同均线间关系对比统计,会发现不尽然如此,因为仅仅是个人的习惯影响了部分的股价模式,不是全然如此。
我们统计的结果后发现在日线上使用5、10、20、60、120
周线呢?先从一年看起,因为一年实际交易周只有48周,那么一半是不是24周呢?再一半不就是12周,12周的一半就是6周,如此当然就形成符合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了。
我们在使用24周线的时候,往往都可以比较完整的解释行情,当然你一定要用30周也可以,这个是习惯性的问题,没有什么对与错。比如此次的24周线与大盘指数变动的关系,四周前指数最低来到4778点,至今没有跌破,假如你在跌破当时的24周线4902点买入,与最低点差距124点,也许看起来很大,但是放在日线操作,常常只有一二天的时间而已,有时候也仅仅是在盘中的波动变化。但是用30周线当时是在4721点,比4778点差距57点,没有到。
应用麦氏理论周K线观点,再攻击点在4773点,所以也应该在这里形成起码的支撑作用,再跌下去就会反击了,所以不仅仅是如此,还要加上日K线相互应用,以8月15日的4869点作为参考,这里本身就是买进参考点。由此看,只有在11月27、28日两天出现跌破4869点的动作而已,其他时间并没有再跌破。
这样不是更清楚了吗?因为周线也要配合日线的操作应用,这个就是麦氏理论的统计,很多人无法理解也不是很清楚就开始批评,反而显示他的无知。
当然要如我们分析这样的基础,要进一步体会应用后才知道可能推理的模式,一般用这样的方式分析,两个人的结果是一样,这样的分析才是有科学概念的方式,一般的技术分析是做不到,因为10个人的分析,往往会有11种结果,或是早上、中午到晚上的分析结果是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最大的差别了。
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保证一定完全准确,也没有哪一种方法会告诉你必定赚大钱,最后的因素还是在自己的应用本身,如果真的能依照技术分析的机械化操作,一般的效果也都会很多好,差别就在执行力的问题。(转自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