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与试题23:《人猴恩怨》/《新语思》中考版九年级现代文能力型阅读训练试题
(2017-11-24 16:47:51)
标签:
存档 |
分类: 作品与试题 |
《新语思》中考版九年级现代文能力型阅读训练试题
人猴恩怨
张爱国
小山村好些年都不见猴子了,年轻人怎么也不相信这里曾是“猴灾区”,所以当第一只猴子出现在村里的时候,年轻人的兴奋自不必说,就连那些曾屡遭“猴祸”的老人也恨不得把家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拿来,招待这些久违的“冤家”。
然而大家很快发现,他们的好意换来了这些家伙们的肆意:先是三五只地来,后来是成群结队地来;先是清晨和傍晚来,后来是无时无刻不来;先是在村口你给它点吃的就走,后来是溜进人家里偷抢,吃后就在村里追鸡撵狗。
清除“猴患”又成了村民们的头等大事。
有人重新提出当年的“投毒法”“猴尾点火法”,但立即遭到大家的反对——毕竟是一条条生命而且是人的近亲嘛,把它们赶进山林里,不出来祸害人就行了。
这天中午,一场暴雨刚歇,村民们刚埋伏好,浩浩荡荡的猴子大军就来了。村民们又好气又好笑,这些家伙简直把村子当成了自己家,连才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也抱来了。一进村,猴子们就开始肆无忌惮地跳墙翻窗。
村民们突然从四面八方冲出来,高叫着,敲打着脸盆、锣鼓,挥舞着扁担、铁叉。猴子们哪见过这种阵势,在泥水地里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连滚带爬,没命地逃窜......
好不容易,人停下了,面前却横上了一条河。猴子们正想找个渡口,摩托车忽然“呜”地一声又冲上来。猴子们立即向对岸慌乱地跳去。还好,河并不宽,几乎都跳了过去,除了一只母猴——这只搂着幼猴的母猴,或许太紧张了,自己跳过了,幼猴却落进了河里。
母猴一看河里挣扎的幼猴,纵身跳下去。可是,河水太急,母猴扑腾了好一会儿,连幼猴的身也近不了。岸上的猴王一连大叫了好几声,母猴才不得不爬上岸来。
幼猴被卷进了水底,好一会儿才挣扎出水面。猴王喝住又要跳下的母猴,向一只强健的公猴叫一声。公猴应声跳下河。公猴几次就要抓住幼猴了,但湍急的水流又将它冲开。
猴王一连命令几只猴子下河,都无功而返。
幼猴停止了挣扎,只偶尔露出一下水面。母猴在岸上凄厉地叫着,要不是几只猴子将它紧紧地抱住,它早已又跳了下去。
“噗通!”猴王跳下了河,几个扑腾后就到了幼猴身边,眼看就要抓住幼猴了,一个浪头打来,两猴都不见了。岸上的猴子们以为它们都上不来了,凄厉地惨叫着。忽然,猴王搂着幼猴蹿出了水面,奋力将幼猴扔上了岸。又一个浪头打来,猴王再次被卷入水底。
这一切,都被追赶而至的村民看在眼里,他们先前只觉得好玩,但很快就被猴子们的举动给感染了。一名小伙子急忙踢掉鞋子,跳下了河。
河水暴涨,越流越急。
猴王又浮出来,却无力挣扎,只随着流水上下翻滚,时隐时现。岸上的猴群,塌了天般地惨叫着。小伙子奋力向猴王扑去,接近了被冲开,冲开了再接近。足足半支烟工夫,小伙子抓住了猴王的一只上臂,奋力将猴王推上岸,自己却被一个浪头卷走。
河边的人慌了,将手里的扁担、铁叉纷纷伸向河里,可是小伙子一个也抓不住。人们又相互手拉手向河里走去,可才走出几步,又被迫撤回。忽然,刚刚吐出一口浑浊河水的猴王对着猴群一声叫,猴群立即静下来。猴王一把抓住一只成年猴子的手臂,又示意它抓住另一只猴子的手臂。猴子们立即明白过来,一个抓一个,很快连成了一股“猴绳”。猴王下了河,第二只、第三只. 相继下了河。“猴绳”向河中心延伸,向着小伙子延伸……
猴王终于和小伙子紧紧地抓在了一起,“猴绳”慢慢向岸边收拢……伙子得救了。
说也奇怪,此后,猴子们还是经常光顾村子,但都像走亲戚一样,从不做破坏的事。村里的人,更是待它们如上宾。
【试题】
1、 阅读小说的主体部分,用简要的语言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开端:一只母猴跳河时,不慎将怀中抱着的幼猴掉进了河里。
发展:
高潮:一个小伙子奋力跳入河中,将猴王推上了岸,自己却被浪头卷走。
结局:
2、试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一进村,猴子们就开始肆无忌惮地跳墙翻窗。
肆无忌惮:
(2)母猴一看河里挣扎的幼猴,纵身跳下去。
纵身:
3、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 “河水暴涨,越流越急”这句话是否显得突兀?你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写在小说的结构上有什么好处?
5、小伙子的出现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6、说说文末一段有何作用。
7、阅读这篇小说,你获得了怎样的启迪?请加以简要概述。
【参考答案】
1、发展:母猴跳人河中,连幼猴的身也近不了,在猴王的命令下,不得不爬上岸来。猴王一连命令几只猴子下河,却无功而返。为尽快救出幼猴,猴王亲自下河,经过一番与河水的搏斗,终于把幼猴救了出来,可是猴王却被卷人水底。
结局:就在河边的人无法对小伙实施救援时,猴王带领群猴连成一股“猴绳”,逐渐向河中心延伸,把小伙子救了上来。
2、(1)肆无忌惮:拟人修辞,表现了猴子们进村后的无拘无束、胡作非为,以及给村民带来的祸害,从而说明村民除猴的必要性。
(2)纵身:表现了母猴发现幼猴有危险时奋不顾身相救的精神,也表现了母猴具有母性和人性之美。
3、排比;突出猴子给人带来的危害,为文末写猴子“还是经常光顾村子,但都像走亲戚一样,从不做破坏的事”形成对比。表明猴子也具有人的天性,人类不应当与其为敌,应当与它们和谐相处的主旨。
4、不突兀。因为前面有伏笔“这天中午,一场暴雨刚歇”。这样写,可以使小说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没有破绽。
5、 “小伙子”的出现,使得群猴有了展现知恩图报的人性的机会,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
6、如果我们能尊重、善待动物,就能实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7、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也具有人的天性,人类不应该凌驾于动物之上,应当珍惜和保护动物的生命。只有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的世界才是完美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