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事件炒作设计
(2011-12-05 17:29:42)
标签:
it |
分类: 移动及互联网思考 |
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事件炒作设计
◎
早先跟一个体重三位数KG的知名电商人士大熊同学闲扯淡说到,我很享受做一个文案的日子。丫当时就急,他说你丫一说文案,人家就直接给你额头上一拍,撑死了5000块钱。你媳妇儿孩子不用吃饭么?他说,你这叫高端营销创意,那样才有市场价位。当场把我呛的一句话说不出来。的确目前行业里充斥着专家实在太多了,能安静做个小文案其实一直是这样的习惯。无论早期的口碑互动、抑或是现在几乎快被做烂的微博营销。我始终相信市场营销或者事件话题炒作者本身是不应该浮躁的,应该在冷静的环境下一次次的去否定自己,而不是迎合市场的浮躁去拼命包装自己。替人做嫁应该是一个营销人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好吧,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经历过2000年前后的BBS高手如云时代,2005前后网络红人频繁出没时代,再经过2008年BBS最后的萧条。低调点说,这些互动产品已经熟悉到烂了。这些年自己最有成就的事情就是看着网民或者事件按照预定的周期在走,在不花钱或者少花钱的情况下赚点散碎银两养妻活儿,去利用那些熟悉到烂的网络互动产品帮助到一些现实无法实现的诉求,自我的成就感是钱买不到的东西。当然认识我的同学看完可以笑笑,不认识的可以直接跳过这段,这是与本篇主题无关的。
最近大家都在说移动互联网,而自己也在享受完四个多月悠闲的假期后入职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负责用户市场项目。本身这就是一件比较好玩的事情,不是么?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一种新的工作形式。这里姑且就一些APP推广的工作做简单的交流。由于本人高二文科就被开除了,故对于数字类的阐述不是很习惯,只做思绪的简单梳理。
一、传统的有钱人APP推广形式:
1、
2、
3、
OK,以上几乎就是花钱就可以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一些渠道的洽谈和花钱。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基本谁都可以做的,需要执行力和钱。那就说点少花钱或者不花钱可以做的事情。以下仅为交流所用,请尊重作者的脑细胞可以借鉴但不要剽窃。公司做了一款手机应用叫“移联惠拍”,产品特征主要是基于LBS的一款优惠软件,再加上了点摇摇乐的小游戏功能。而我的工作就是要把这款APP推广出来。传统的我就不说了。早先自己曾经设计过一个事件炒作思路,因为种种原因未实施,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下。
首先,针对APP属性。我把产品分解为:1、移动位置服务。2、休闲娱乐消费项目。3、休闲小游戏。以下为事件炒作设计思路:
一、
答案是否定的,随机的事件靠缘分。正如08年我挖掘的寻找军嫂王琢和前期郭美美事件那时候自己微博以每秒三条以上的速度转发。这些东西都不是可以设计的,只是说可以适当驱动。那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事件做为我产品推广的载体呢?一个被大众认可的。可以主动参与的。那样的话可以降低我的传播成本而且还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还不被骂。设计事件考虑因素。
1、 目标群体年轻、时尚、地域限制。
北京、年轻人、时尚消费群体、有一定经济能力、熟悉并活跃于各大互动平台(WEIBO、bbs、sns等。)
2、 他们喜欢什么?
他们喜欢美女、猎奇、喜欢玩乐。
3、 什么能打动他们?
在事件里能让他们角色带入,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自己想代入的场景。
于是,我开始想怎样的一个事件能符合这一系列的要求。【北京地区、玩乐标签、猎奇、偷窥】
于是,我设计了这么一个虚拟人物:
XX男
年龄:27岁;(符合20-35这个目标群体的身份)
背景:北漂、某互联网公司高级技术员,月收入15K。(符合经济适用男标准)
故事背景:该IT民工由沿海城市调到北京总公司,在北京没有朋友,仅有一位QQ上聊过几次的一个女网友。仅有聊天记录,该MM的QQ号被盗,曾要求该男代购网络商品。作为it民工肯定知道这QQ被盗了,有朋友可能要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俗气的段子,很简单,越是俗气的段子就越显得真实。难道你不想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一个早就认识的异性网友么?说不想是假的吧。
二、
是的。在网民对于事件炒作深恶痛绝的前提下,要左右他们的思维变成了技术活,而不是早期随便说他长的跟奥巴马表弟就能跟你骂三天三夜的年代了。
事件操作流程:
1、
2、
3、
4、
5、
6、
7、
8、
故事到这里算完了么?是的,别留念一个事件的成功,也别去妄想再有多大的用户价值可以挖掘。当你把所有的人的目光都引到这个APP手机界面的时候,你还想做什么呢?给老板做报表不就完了么?做为一个营销人或者策划人来说,要学会清零,忘记这件事情,因为生活中的事情都会消失,我们就当他是真的。记得看过一部港产片叫老千,一个老千最高的境界就是把自己骗了。而做为一个营销人,我想就是忘记自己做过什么吧…………那些都不重要,因为只是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