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陆鱼小说《塞上曲》

(2016-01-18 21:30:32)
分类: 读书随笔


但凡谈武论侠,似总离不开金庸古龙,再或就是梁羽生温瑞安。而除此四大家之外,也莫过于诸葛卧龙司马三剑客。这些作家作品的影响力读者群固然很大,也早为人耳熟能详。相比之下其他很多二三流武侠作家,虽多是专职武侠写作,但也有个别是玩票性质的即兴创作,又因个人际遇素养不同,所以作品质量每有参差,终究屈居二三线,而无法和四大家三剑客相提并论。而在数以百计的武侠作者群中,也有作品数量不多口碑不俗,甚至不为人所知,却备受推崇名气较大的,陆鱼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陆鱼虽仅有《少年行》《塞上曲》两部武侠作品,且还都没有正式出版流传开来,但却被叶洪生等武侠评论名家誉为“台湾新派武侠开创者之一”,并且在武侠专著《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里专辟一章,不吝笔墨的详细论述其作品《少年行》,从小说叙事风格、创作手法,乃至文情意境、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充分肯定陆鱼的侠坛地位。尤其是对古龙小说创作的影响,叶先生虽多考证臆测之言,却也令人无可辩驳。陆鱼新派武侠开创者地位,也就此盖棺定论。即便如此,也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陆鱼是谁的,更加没有读过他的作品。

陆鱼,本名黄哲彦,1939年生,台湾苗栗人。远在半个多世纪前,黄哲彦尚大学在读,所读专业物理虽是理工科系,但兴趣却偏好文史,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曾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新诗,当然也撰写小说。大约在19601961年间,构思创作了两集武侠小说《少年行》送交真善美出版社发行人宋今人,随后获得宋今人的赏识邀约稿件,并不吝溢美之词高度评价,冠名“新型武侠”撰文大力推荐,使得小说《少年行》得以出版面市。据称《少年行》是首部以欧美“意识流”手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和民俗风情而写就的武侠小说,而开创“新诗体”分行分段的写法,对古龙影响颇大。①

《塞上曲》是陆鱼自《少年行》之后的第二部武侠小说,创作发表时间是在1962年,亦应是他大学毕业之后创作的作品。而同时期台港两地侠坛正值武侠浪潮风起云涌之际,市场需求量大,加之经济利益所诱,凡能执笔者皆纷纷加入武侠创作,虽是著书只为稻梁谋,却也佳作如林名家辈出,盛况空前一时无两②。而对于投身武侠创作行列,陆鱼当也如独抱楼主、易容一般情形,只是适逢其会而已,并未有志于此。陆鱼大学毕业后因服兵役又赴美留学深造,即不得不终止了这段武侠缘,终选择了属于自己的主业。陆鱼的《少年行》,笔者未曾完全看过,了解不多,故无法深谈。现只能就《塞上曲》一书来试着谈论一番。

《塞上曲》真善美原刊本共分八集,每集三章,四字回目;全书共24章,篇幅约近20万字。封面上与《少年行》标注的“新型侠情小说”稍有不同,只简单标明“新型武侠”字样,但皆凸显“新型”二字。由此观之,评者所谓陆鱼是“新派武侠开创者”之说,当是其来有自,绝非空穴来风。故事历史背景是宋朝徽宗宣和五年,正值宋金联盟灭辽之际。故事主要叙述的是汴梁官家少年江之琳,为情负气易装离家出走,途经洛阳龙门阁打尖时,无端卷入江湖群雄齐聚洛阳夜探白马庄争夺天材地宝“九茎芝”藏宝图的漩涡之中。江之琳阴差阳错服食“九茎芝”成为“菜人”而遭到江湖群雄追杀,间中得到白马庄庄主骆岩之女骆珊、前辈高人萧尼的协助、指引而逃脱,孤身西行求见本门至尊矮叟朱汝。途中追杀不断误会重重,恰值体内芝精发作,塞外沙漠沉睡经年,后被辽国公主耶律华所救,两人朝夕相处渐生情愫。江之琳在帮助耶律父女击退强敌后毅然离开,随后遇到朱玉见到朱汝,最终返回故里与情人林香芸结成连理。故事至此结束。纵观全书故事情节发展虽有前工后拙之弊,但好在能自圆其说,终归成为一段完整的故事。

我们知道作者的另一重身份,还是当时台湾诗坛的诗人——方旗③,加之本身文学素养足够深厚,所以撰写小说之时不免诗心入笔,遣词用语之洗练不拘,写景状物之如诗如画,心理意识之细腻动人,诗词歌赋之应景宜情,尤其是为宋今人所推崇的人情味、幽默感,凡此等等散见于全书各处。实在有别于同时期的其他武侠作家作品。借用宋今人先生评其《少年行》的一段话:“作者在这部书里,所涉及的许多方面,如武功、打斗、爱情、风景等等,都写得巧妙而又美好,值得一读。”④来评说《塞上曲》这部小说,亦是恰当合适不过。

陆鱼小说既被宋今人先生称为“新型武侠”,当然是自有其迥异传统武侠之处。试以《塞上曲》举例来说,其一,陆鱼小说故事取材的题材类型虽然不离“恩怨情仇”“群雄夺宝”之窠臼,但开篇部分的情节展开却摆脱国仇家恨、师门恩怨,反以男主人公江之琳的情感纠葛为线索,显得相当的别致和文艺,感觉很新潮。叙事手法也是以正叙为主、倒叙为辅渐渐铺陈,读者只知道江之琳是为“情”所困负气离家出走,到底谁是谁非究其如何,令人根本无法可想。由布局到解迷悬疑重重,全书由始至终都把这个“扣子”设置得很巧妙,虽然故事最后真相大白道出当时离家真正缘由,让人难免有点站不住脚不能自圆其说之感,但此一伏笔设置及叙事手法对情节的铺陈推动确实有重要意义。

其二,陆鱼异于其他武侠作家(东方玉、温瑞安亦写诗写小说)之处,还在于他是个掌故满腹、诗心较重的诗人。所以笔下描绘景物、演绎武侠故事乃至武打场面,难免化入诗意的笔法且喜用典故诗词。《塞上曲》以回目名称来说,“三兽渡河”“怀璧其罪”“我心匪石”等含有典故的成语皆用得贴切之极。至于《敕勒歌》《阮郎归》的即情即景、王之涣《凉州词》七言绝句减一“间”字而成一阕意境绝佳的词⑤,及至相传由苏东坡所创的“神智体”诗《晚眺》(杂体诗之一的神智体诗,本是古代文人的文字游戏,如“三更斜月门半开”这类因以图形传达诗意,但直接以文字形式表现写入武侠小说的似不多见)⑥的掌故,凡此等等皆被作者信手拈来巧妙的点缀书中,充满诗情画意且极富审美情趣。至于很多优美如画,诗性的景物描述文字段落,恕不赘例。还有在第十七章“我心匪石”一章里,甚至有一大段文字纯以人物对白为主,笔法之新颖当更早于古龙吧?

其三,武侠小说的题材类型乃至人物刻画上都比较容易形成固有模式,作家本身写的多了也容易自我重复雷同,给人以千篇一面之印象。陆鱼虽是侠坛新手,也仅此两部武侠作品,胜在能规避此类现象。抛开前作《少年行》不谈,《塞上曲》一书在人物刻画形象塑造上未必丰富多姿,却也是可圈可点之处。主人公江之琳以下,及几位女主角骆珊、朱玉、耶律华,乃至反派魔头钱冰、骆岩、金尊等等,性情形态、行事为人都写的各具特色。即使过场人物如东方狄、白希龄、小郎神仇书、宫商公子等年轻一辈的高手也都个性鲜明各有特点,少有雷同。就以主人公江之琳来说,从初出茅庐时的冲动憨楞之态,到后来屡经磨难后渐趋成熟理智稳重,作者就很自然的描绘出来这种性格性情上的转变历程,显得真实立体而并不单薄。还有四方上人(后改名东西南北人)也由初时的形状怪异暴躁易怒仿佛恶人模样,及至后来的推心以诚情深意重直是得道高僧,这种人物形象上的前后差异和转变就给人以强烈印象。还有骆珊之转变等等,限于篇幅恕不赘例。

其四,陆鱼小说《塞上曲》里由人物对话(包括人物内心独白和作者旁白),以及人物的神情状态、行为动作,所偶尔流露出的幽默感(当然不是二人转演员的急智搞笑段子和冷幽默笑话),以及人物之间的内在情感细腻描摹,尤其难能可贵。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及至《水浒传》《七侠五义》《江湖奇侠传》等等传统章回体侠义小说,受世俗传统观念的影响束缚,人物个性和行为向来都显得过于正统刻板而欠缺幽默感。即便是司马翎卧龙生等三剑客,甚至是梁羽生等等很多优秀的新派武侠作家作品也都如此,因缺乏幽默感而显得美中不足(笔者就常常因司马翎小说人物个性欠缺幽默而引以为憾)。而金庸古龙的武侠作品之所以让人喜闻乐见、高人一等,跟他们作品中的幽默气质不无关系。

《塞上曲》一书里那种读之令人会心微笑,甚至掩卷仍回味不已的幽默段落不住少数,都需要去细细品读。例如第一章“孤剑万里”中,调皮的骆珊为捉弄初出江湖的江之琳,几次欲投绿珠入水,作者对江之琳前后心理变化的描摹,这段情节写的既轻松又幽默。再如第三章终南风云里,骆岩计传夺宝群雄,作者幽默的写道“神偷诸乞不知就里,只当是自己轻功高明,只要脱出今夕大难,二十天后就是武林中一条好汉!”笔锋一转,神偷诸乞转眼就被伏击身亡。俗语分明是“二十年后”,却被作者戏谑的写成“二十天后”。又如第七章“一时瑜亮”里,阴风断魂刀万元先被小郎神仇书奚落 “浑身带刀,定是修脚的”,随后江之琳也学小郎神的口气奚落万元是“修脚的”,实在令人捧腹。尤以古灵精怪的朱玉出现之后,书中幽默段落每每出现。而主角江之琳个性也是庄谐并具不失灵动,偶现呆萌执拗稚气,亦常出现滑稽可笑的想法言论和行为,此等散见书中的幽默段落很多,实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优秀的武侠作品不光要有武有侠,更要写情写义。《塞上曲》或许算不得有多优秀,但书中无论是写男女之爱情,还是写师徒之恩义,皆可圈可点。就“言情”上来说,个别段落情节甚至感人至深相当动人。书中男主人公江之琳离家闯荡江湖,除青梅竹马的林香芸之外,最先遇到的是骆珊,然后是朱玉、耶律华,三女性情不同,三段情缘各有不同,却皆在江之琳心中泛起涟漪。江之琳和骆珊因处于敌对关系,但曾共患难情愫滋生,骆珊的舍命相助,实是令人印象难忘。而若论相处时间之绵长、感情发展之自然,还属于江之琳与辽国公主耶律华的一段情,甚可作全书的“书眼”来看,两人独独相对时的言语行为都写的楚楚动人,甚可做言情小说来读。虽然江之琳身不由己也不得不选择离开,终止这段萌而未发的感情,但读者却心中雪亮,就如很多少男少女的初恋暗恋一样,没有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拥有过。江之琳在感情上看似坚定,我心匪石不可转动,其实也是几经波动。有情于骆珊、耶律华还情有可原,但遇到古灵精怪爱捉弄人的朱玉,却也为其深深吸引,只是在作者笔触之下隐而未发,直到最后回归故里直接转到林香芸身上……好在此书尾声补续一段,点出最后江之琳亦与朱玉缔结鸳盟,可谓皆大欢喜。由此也可看出作者陆鱼对朱玉这个人物的偏爱。

《塞上曲》一书中除了几段浓淡不一的男女感情之外,江之琳与四方上人之间亦师亦友的情谊描写也令人印象深刻。两人原本素昧平生,但共经患难终成忘年密友。那是在江之琳协助四方上人击退强敌封国夫人之后,四方上人自知大限将至,自碎舍利为江之琳“聚火开关”化解其体内芝精,在等待死亡的降临之时他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以及对身后之事推心置腹的殷切重托……纵在掩卷之后,此情此景仍是历历如画,仿佛立在眼前,让人在内心低徊太息不已。笔者就曾随着江之琳的情感变化而泪腺暗涌深为所动,竟觉得这是此书最为感人的一个章节。因不耐去寻章摘句,暂不举例说明了。武侠虽是消遣性质的小说读物,但自可写出现实人性,传达出浓浓的人世况味。这未必是作者陆鱼刻意写就的,也算不得神来之笔。但把视角切入到现实世界里,确实有很多可堪玩味之处。这当然是作者本身学养使然。

但既为武侠小说,当然少不了玄奇莫测的武功招数、激烈紧张的武打场面。《塞上曲》一书在武功招式和武打场面上并不特出,但也有别开生面之处。主要几场武斗场面也是“新”在摒除冗长的套招描写,并不多饰渲染,完全为情节发展服务。开篇部分江之琳随群雄夜探白马庄一段就很精彩。而后江之琳巧遇老魔钱冰,深入石穴取玉盒时遇到宫装女的情节就很离奇引人遐思,可惜作者并未详细交代。再后就是群雄齐聚山腰争夺九茎芝,为争夺菜人,骆岩和钱冰、金尊三个魔头大打出手,可惜并未过多描述而欠精彩。武功描写上有江之琳自创绝招“蜃沙神图”一段比较可观,再就是封国夫人的“梵音魔唱”着眼“财色气情”等几大人性弱点施展开来,场景变换历历如画,较有特色。而最神奇的莫过于四方上人祭起宝剑携江之琳施展“御剑仙飞”绝技御空飞行,几近还珠蜀山里的剑仙人物,这种超现实的武功桥段好在偶尔为之亦无伤大雅。反倒是江之琳家传绝艺“耘田大九式”名气虽大,可惜渲染不足不甚出彩。总而言之,陆鱼小说在“武打”上,招数场面还算可观,却仍欠精彩。

前面说了很多《塞上曲》一书的优点,但因是逐步写作的,实际情形通常是今天之后根本不知明天会写什么,且作者本身并未刻意求工修补,所以此书的弊端也不在少数。最明显的前后矛盾之处,即是四方上人赠送给江之琳的“雀胆剑”,在第十三章“天似穹庐”上,分明已经掷还给其门徒西崆,但作者许是忘记了前面的情节,在第二十章“谁识我心”上,再次交锋之时江之琳却又自摸出“雀胆剑”。事实上此书最后两集(即后六章),大有匆匆收尾之嫌,情节写得明显不尽人意。只不知是否因作者毕业之后军中服兵役中断创作,而隔了数年之后才再度接续完成的?⑦纵观全书,前面设置的很多伏笔也大都没有展开,很多精彩人物也都成了过场龙套,后面根本不曾提及,情节主线顺着主角江之琳的遭遇而走,有点写到哪儿算哪儿的意味。也可见得作者陆鱼作为武侠文坛新手,对长篇小说的整体驾驭能力尚有欠缺。所以作为一部武侠小说来说,《塞上曲》一书限于篇幅容量,故事格局不大,情节布局、武打场面、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并不完美,全书整体结构且有虎头蛇尾之弊。即使相较前作《少年行》,也显得大为逊色,更遑论和司马卧龙等职业武侠名家的一些名著相提并论。但即便如此,陆鱼对武侠说部的编制故事和人物刻画,尤其是人物情感描述表现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塞上曲》仍不失为一部颇具可读性的武侠作品。

千古文人侠客梦。⑧诚如是言!其实何止是文人墨客呢,我们每个男孩或男人内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个任侠江湖快意恩仇的侠客梦想吧!但不可否认,自古以来的侠客故事都是经过文人妙笔生花付诸文字,或是加工整理或是幻想虚构,使得隐藏人心的侠客梦想更具形象化,也使得侠义精神代代传承,终成为传统文化的主脉之一。如前所言,陆鱼因为是赶上武侠浪潮适逢其会,略显才情游戏笔墨的一次创作,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们甚至也可很有理由说,这是作者陆鱼借此实现他内心深处的侠客之梦的一段机缘。但自古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事多矣。陆鱼自身当也绝想不到他即兴创作的这两部小说会对后来“新派”武侠的革新有所影响深具意义。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而由《塞上曲》一书观之,也不得不承认宋今人、叶洪生两位先生的慧眼识珠大力推荐,自有其缘由道理。

陆鱼其人其作虽名声在外,但他本人未必重视这些。他的生平经历也鲜少有人知道,只知道除小说之外,早年他还曾署名方旗,自费印了两三本诗集。他的部分诗作流传较广,甚至多次被收入当代新诗辞典。但因个性原因不愿抛头露面,从不出席公共场合,故被诗坛称为隐世诗人。⑨记得年中之时,笔者曾特意在网路上询问林保淳先生,想知道一点有关陆鱼的消息或近况,林先生说早在一两年前陆鱼就已去世。此说虽不超意料之外,但听之还是感觉心底一沉。得知斯人已逝,笔者也就不得不暂息好奇之心安慰自己——读读他“残缺不全”的诗作和小说⑩即可,又何必去探寻其身世呢?


注释:

      部分引文摘自叶洪生林保淳合著的武侠专著《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一书。

      据学者考证,六〇年代台湾地区投身武侠创作的人数多达三百人。引自叶洪生《台湾武侠小说九大门派代表作》总序《独钓寒江雪》一文。

      方旗是六七十年代台湾诗坛著名诗人,有“诗坛三方”(方旗、方莘、方娥真)之说。

      出自宋今人先生的《<</span>少年行>介绍》一文,真善美出版社《少年行》原刊本(19618月)序文。

      王之涣七言绝句《凉州词》减一“间”字而成词,有名的历史掌故。相传是发生于清乾隆帝和纪晓岚、和珅之间的趣事,实应是古代文人玩儿的文字游戏而托名吧?

      形异诡怪的神智体诗,相传由苏东坡所创,苏东坡诗作《晚眺》即是有名的神智体诗代表作之一。神智体诗,以意写图,令人自悟,因能启人神智,故名。

      出自《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一书中,据叶洪生先生说《塞上曲》一书的原刊本最后一集出版日期是1965年,因有陆鱼不满六年的“武侠缘”之说。

      陈平原教授有学术专著《千古文人侠客梦》。顾名思义,即是指中国文人内心所向往的侠客身上那种任侠江湖除暴安良、自由无拘超脱法律的人生理想境界。

      署名方旗,自费出版的诗集,仅见有《哀歌二三》(1966年)《端午》(1972年)《谷雨》(1989年?此书出版时间存疑)三种。方旗是隐世诗人之说,据传是台湾著名诗人痖弦之评语。

      陆鱼的诗集和小说都未“正式出版”,小说《少年行》《塞上曲》曾被书商添油加醋的加料扩充,改写成《剑试江湖》《江南之雄》《孤剑万里》《塞上飞霜》四部挂名“公孙千羽”出版。

 稿于2015-12-21)

题外记:过去的一年(2015)里,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曾经对陆鱼颇感兴趣,甚至不惜大把财力心力,每在闲暇之余就四处收集深度发掘有关陆鱼的资料(包括署名方旗的诗,及其武侠小说),状近痴迷。奈何陆鱼先生潜隐实在太深,真实面貌至今无人得知。陆鱼仅有的两部武侠小说,在《少年行》之外,《塞上曲》似更加神秘。记得那是在去年春季,通过网络高价购置一部武侠说部《蜃沙神图》,据资深武侠迷考证此书即是陆鱼的《塞上曲》,随后又耗费恩多时间把这部作品OCR 成电子档,本以为陆鱼原著就是这样了的。然时隔不久又从网友处得知,陆鱼《塞上曲》是有内地挂名版本的,即署名古龙的《一剑皇》——真真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感觉自己根本就是在舍近求远,然世事每每如此令人徒呼奈何——既是如此,索性又网购了这部,以此来两相参照。在《塞上曲》原刊薄本缺失的情形下,为究其原貌,或也只能如此。好在苦心不负,经过悉心考证,发现《蜃沙神图》和《一剑皇》这两个版本书的内容文字各有优缺,放在一起才算完整。而笔者前前后后在这部书上耗费的时间几达半年之久,箇中辛苦难以言传,去年秋季时即想把这段不为人知不同寻常的经历记述下来,奈何世事不由人,加之个性疏懒,始终未能付诸笔端形成文字。直到岁末之时方得机缘(网友组织的征文活动),花费数日的构思,后又用了两日时间,才督促自己集中写下上面那段不算正经的评论文章。虽然与初衷有很大差异,但也只能这样,亦不想在此深究。对原著作者陆鱼,对《塞上曲》一书,至此也该告一段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