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理科幻小说《背叛》

标签:
倪匡背叛对人不可太好杂谈 |
分类: 读书随笔 |
读罢倪匡(卫斯理)科幻小说《背叛》,我很自然的想起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名诗《自由与爱情》,觉得用其来注释解读这部小说是比较契合的。我亦觉得,我读懂了这篇小说。其实卫斯理这篇小说,断断续续读了有半个月,初读觉得故事很没意思,觉得倪匡在故弄玄虚,尤其不喜欢卫斯理和白素穿插其中煞有介事、矫情做作。既然此书已读过半,日前晚睡之前还是接着读下去,直读到凌晨一点钟,还差为数不少的页码没有读完,直到早上醒来从床上做起,盘着腿捧着书,直到看完最后一页。值得一说的是,我所看的《背叛》是香港明窗出版社的,封面是一裸着上身的男子,身着层层铁链镣铐,仰头做着一副痛苦挣扎之状态。初看此书不明所以,甚至觉得这个封面设计很奇怪,但看完全书,倒也觉得挺有个中深意的,那就是对束缚的挣脱,和对自由的渴望。
倪匡在此书序言里说,《背叛》这个故事,特别之至:因为在这以前,他从来也没有写过那样特别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桩背叛事件,而且人物的行为,涉及同性恋。故事一直在种种假设之中展开,疑点只有一个:为什么要背叛。作为读者,我并不觉得这个故事有多特别,甚至也不太喜欢,但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的结构写法比较特别。看完整个故事之后,了解了方铁生的背叛缘由,我有些理解并感同身受,这道理就像倪匡在序言里提到的那句忠告:“不要对人太好,或不需对人太好,或不必对人太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心中怎么想!”
《背叛》这个故事,讲的是白素的朋友带了一套未出版的作品给卫斯理和白素,作者叫君花,故事名称就叫“背叛”,讲述两个名字一样都叫铁生的好朋友,亲若兄弟,但其中一名竟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于战争其间背叛了另一位。卫斯理和白素认为这是真人真事,并发现故事中还隐藏了一个关键人物,于是联络作者了解真相。此书开篇就把小说里讲述的故事和小说的读者卫斯理和白素联系在一起,故事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卫斯理和白素阅读小说时产生疑问并做出种种猜测假设的过程。故事还是蛮有悬疑性的,手法也是侦探推理的模式,直到小说里的人物都真实出现并揭示当年背叛的疑团,背叛真相至此才算浮出水面。
因为这个故事,尤其是方铁生背叛甘铁生的理由,我想起了亲眼看到的并也曾发生在自身的一些往事。那是很多年前在一电子公司上班,公司很小人员很少,公司有位阿姨是会计,平日对我们几个员工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会时不时的送我们这送我们那,当然我们也知道那是她的热心好意,碍于面子又不好拒绝说不要。这事一次两次犹可,可是送的次数实在太多了,而且也不管我们是否乐于接受和喜欢她送的东西,最主要的还是她送完之后,事后还会人前人后的到处诉说:什么什么时候送什么什么东西给什么什么人,以显示她的慷慨大度,或者满足虚荣心。我们这些受赠者,当时就都觉得:金钱债好换,人情债难还。彼此同为工作同事,越少利益关系越好,所谓无功不受禄,受禄不安心。她对人的好,已经时常馈赠物品的作法,即使是时隔多年之后的今天,我稍一想起,心存感激的同时,却也还是觉得心有惭愧,觉得有份人情债难以换清,有种亏欠之感。可惜当年年少,处世经验不足,如果放到现在,应该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接受不愿或不想接受的赠品。我曾自以为是,觉得一个人如果不喜欢你,那么你做什么都是错误的。相反,如果你对一个人好,那么你最好知道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你对他的好,如果不是,那么你的好意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平添自己和对方的心里困扰。这也就像前几天《非诚勿扰》节目里播出的那段故事——陈鑫对唐静的暗恋和追求故事,感情终究是两个人的事情。
再回头说《背叛》这个故事,小说里甘铁生对方铁生情同手足的感情,那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同时爱上一个女性化的男性,也没有成为情敌并决裂。甘铁生对方铁生的感情,付出和爱,或都是没错的,只可惜甘铁生没有想到,有时付出和爱也是一种无形的限制和束缚。方铁生作为被甘铁生从垃圾堆里检出来的一个人,他也有不甘束缚的拥有自由的权利。这也好像现在的很多父母,对于他们子女的严苛管教,可以说是爱,因为爱而可以无私无偿付出,但作为孩子来说,这种爱未尝不是强加的,未尝不是一种对自由的束缚。玉不琢,或是不成器,但也是过犹不及,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度吧。方铁生对甘铁生的背叛,可以说是对军令、承诺、情义的背叛,但是从方铁生个人的理由来看,他或觉得这是唯一的一个逃脱甘铁生获得自由的机会,对于临阵脱逃的逃兵,他的脱逃行为也未必就是背叛。方铁生背叛,虽然让他失去了兄弟,失去了爱人,甚至背负黑锅背上骂名,但他确实获得了他真正想要的自由,尽管代价是那么那么的大。背叛与否,是对是错,这或也是难于说清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