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不得"的敏感性格大剖析

(2010-09-10 16:18: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情感交流
"说不得"的敏感性格大剖析

 

几乎所有的人都因为别人的批评而生气过,但对有些人来说,任何批评都是一场灾难。这就是敏感性格的原因。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痛苦?

过于自恋的人会表现得很敏感。这种“容易产生抱怨”的性格本质是脆弱的水仙花情结。法国行为心理医师克里斯托夫•安德列(Christophe Andre)介绍,有3种与过分敏感相关的病症:

胆怯,对自己缺乏足够认识;

水仙花人格,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应该受到更好的对待;

偏执,总觉得自己在受虐待

——这3种情况都会让人感到痛苦。

克里斯托夫•安德列指出,过于敏感会造成3类问题。

首先,它会使人对周围环境,特别对那些不利自己获得认同,或容易令别人对自己产生怀疑的因素过分注意。

其次,它会使人对即使是中性的信息作出不利自己的判断(比如,认为别人的微笑有讽刺意味)。

最后,它会使人难以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容易生闷气或者攻击别人,这都会妨碍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

另一位心理分析医师让•彼埃尔文特(Jean-pierre Winter)也指出,过分敏感的人群在自身形象塑造上有缺陷。“特别是当水仙花情结与‘自身形象’成为一体时,外界的反应开始具有伤害性,并进一步对自身的形象塑造和性格产生不利影响,而一旦受到不公平对待,敏感的性格就会让人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按照水仙花性格受伤害时的逻辑,这时,过分敏感的人会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彼埃尔文特还指出,当责备言语表达的恰恰是这些人对自己最关注的内容时,越是有无意之间触到痛处,越会招致强烈的反应。“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产生的作用却可以使这些人有被剥光的感觉。”

过分敏感之人的悲哀在于不懂得自嘲。心理分析认为,他们的性格中混杂着羞怯、负罪感和自我惩罚的愿望。让•彼埃尔文特指出:“不要忘了,过度的卑微感和优越感实质都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她自己是最好的,那么,生活中所有让他/她感到自己是众生一员的事情都会令其痛苦不堪。”

如果你自己是超级敏感的人?

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反应。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感到要发脾气的时候,设法让情绪正常表达出来,可以通过瑜伽呼吸来调节情绪后再理智处理问题。例如,向让你觉得不安的那个人说出你的理解,你的感觉。和他/她谈心,让他/她作出解释。坚持从事实出发,问他/她:“这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你跟我说这样的话?”“你到底对我什么不满意?”等等。

其次,不要轻易发作。为了避免曲解别人的语言和行动,需要随时保证收到的信息是确实的。你只要向别人提出一些简单的询问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我觉得你最近总躲着我,我是不是做错了?”等等。

最后,可以做些自我检测。如果你觉得生活难以为继,感到自己的水仙花情结受伤颇深,那么可以去咨询下心理医生。实际上,做个心理分析测试或者接受心理分析治疗都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潜意识中到底为什么存在负罪感和羞怯。

你周围有超级敏感的人?

过分敏感,实质是用不适当的方式表达“我很痛苦,因为我没有得到尊重”的意思。与具有过分敏感性格的人士建立沟通,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苦恼。

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从那件事以后你就在和我生气。你好像很痛苦,我看着你这样也很难受。你能不能和我们讲讲这个事情?”“不要做出一付什么都没有看到的样子,因为这等于是告诉对方不要再相信自己的眼睛……”

另外,可以充分使用自嘲的方法。向对方证明人们可以拿自己开玩笑,这样没什么的不仅不会死人,而且会帮助人们以相对的观点看待事物。

 

防止敏感性的高自尊——自尊心保护

 

谓敏感性的高自尊是指,儿童对他人的语言和行为过分在意,谁都说不得、碰不得,以敏感性反应来体现的“自尊”。

    这样的孩子,

    一是期望完美。希望通过自己的完美表现来维护敏感的自尊(这是好的方面,动力更大;但要适度降低,偶尔做不好也不要紧),自我防卫非常强烈。

案例:自尊心很强的小女孩

    莎莎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自尊心特强,每次考试或平时老师的随堂提问、小测验,如果觉得自己表现没有别人好,回家就哭。妈妈鼓励她说没关系下次考好就行,但她还是不听,自己在作业本上把回答错的问题,重新写上好几遍,甚至几十遍,妈妈不让她写都不行。

    二是没有选择。任何的挫折都让他的自尊受到损伤(正常的孩子只在自己关注的几个方面追求自尊,而不期望在所有方面胜过他人)。

   三是容易误解同伴。这样的儿童容易将同伴的无意冒犯理解为对自己尊严的侵犯,并较多地作出攻击性解释。

    四是容易通过攻击和贬低他人以及出格的表现来显示自己,满足自尊需求。

原因推测

     这样的孩子似乎缺乏安全感,因此可能与没有渡过信任感危机有关,或者与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有关。

     这样的孩子也可能与过度的照料有关。小时候受到看护者特别周到的照料,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会得到看护者的反应,因此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很小(不像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对饥渴都不敏感,什么都能吃,饿点也不要紧)。一旦成长离开那个“恒温”的小环境,就对外界的变化有过度反应。幼时受到过度的照料和呵护,还会让儿童把自己应该遵守的常规视为对自己的限制(以前都是别人服从自己),把偶尔遇到的失败视为对自己的否定(以前都是要什么有什么),把自己的失败或挫折归因于他人的照料不够。
案例:敏感的阳阳

   有个叫阳阳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经常与其他小朋友闹矛盾,甚至打人。

   每当其他孩子告状的时候,他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大声辩解,讲出自己的理由,而只是坐在一个离老师很远的地方,手里似乎忙着什么,却不时的看老师一眼。

    老师观察后发现,在陌生的环境中或遇到陌生人时,他的反应就是不说话,假装不理睬;在接触到陌生事物时,他要等到其它小朋友接触并且显得很开心以后,才会试着去接触;在与伙伴相处时,别人对他的无心碰触,他都认为别人是打他,为了保护自己,他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这说明,他没有安全感。

    过多的纵容和表扬,也会加重儿童的敏感性高自尊。无论行为是否正确都一味表扬,会把儿童推到道德的高台,似乎非常完美;一旦有不完美的情况,儿童就下不来台。这使儿童变得虚荣。

满足儿童的一切要求,会让儿童把自己要求的满足与自尊联系起来,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这样的孩子就会认为是父母不尊重自己。后者把儿童变得敏感,两者都会形成敏感性高自尊。

    对待敏感性高自尊的儿童,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降低他的敏感性。父母和老师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自己的“触犯”很多是无意的,没有必要对任何触犯都做出反应。也可以用童话《含羞草》,帮助孩子明白,过分的敏感是辛苦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童话:《含羞草》

      含羞草和喇叭花是邻居,他们也是好朋友。但是,含羞草和喇叭花可不一样。

     喇叭花整天嘻嘻哈哈,不管风多大,它都随风摇摇晃晃,仍然开着那大大的红花。更有意思的是,喇叭花无论和谁都是自来熟,芭蕉树呀、槟榔树呀,遇到谁就和谁交朋友,攀附在这些树上,一天天往上长。就连农民伯伯的篱笆墙,它也不放弃,攀在篱笆上,开着红红的花。含羞草就不行了,一有点风,它就害怕,赶紧收拢起自己的叶片,直到没有一点风声了,它才悄悄地展开自己的叶片。含羞草这样“害羞”,更不敢和其它树呀、草呀交朋友了,它怕这些树和草会伤了自己。

        因此呀,喇叭花长得又快又高,生活的很快乐。但含羞草却不得不长得矮矮的,长在其它树和草的下面。

     我们要学喇叭花快乐的生活,可不能像含羞草那样,别人一点触动就感到不舒服呀!

     二是教育孩子正常对待他人对自己的冲撞和批评。要让孩子知道,同伴之间小的冲突是正常的,就像自己也会不小心冲撞了他人一样。要学习对别人微笑,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伙伴,并体会其中的快乐,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要让儿童懂得,自尊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他人尊重自己与自己尊重他人,是互为条件的,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谁要尊重他人。还应该让儿童明白,自尊心的实现,是与自己的努力和水平相联系的,要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来赢得尊敬,而不是通过发泄情绪获得自尊。

      三是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挫折。个人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自己成长的阶梯,如果我们能够接受教训,在类似的事情上不再受到挫折,不就是成长了吗?这样,孩子就会排解过激情绪,能够缓解挫折到自信和自尊的消极影响。

    另外,对待自尊心比较敏感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也要注意尊重他。这样的孩子做了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成人对他再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加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响鼓焉用重锤敲”,就是指的这样的儿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