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本的幼儿园,才知道我们的孩子可能上了假幼儿园

标签:
日本幼儿园 |
在靠海的阳台上追逐,
在墙壁上乱涂乱画,
在楼梯间里打闹、攀爬,
在大人们看来,
这些孩子真的太野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0f37155f7d08460dbe6cd9db3a53e82c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fa575f207ec74bc681b5bc5821ce0b4a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9da2f236ea24416484f0b239322673e3_th.jpeg
别看他们疯起来时,
像是森林间奔跑的小兽,
但在吃饭、看书的时间,
坐在可以望见大海或庭院的休息室里,
每个孩子都变得安静内敛,
根本不需要老师去强调所谓的纪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b5c19186dbfb49718c3cb2142a82bdde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bf58bb862ff746379fdcb4f166235e62_th.jpeg
说起幼儿园,
我们记忆中凸显出来的,
都是被涂得五颜六色的墙壁,
以及贴满了卡通形象的游乐区。
但由HIBINOSEKKEI与Youji no Shiro,
联合设计的那些日本幼儿园,
一所所都显得非常素淡。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230b10a0baf44bed921faebb0ea07671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029e9536fb5d4b42a9112a5573dcc96a_th.jpeg
他们从不把注意力,
放在卡通化和幼儿化的装饰上。
他们设计的幼儿园,
永远是从学校的周边环境出发,
从孩子的心灵和成长出发,
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
足以激发孩子们各种,
想象力和生命力的场所。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7edfa13eae35429f9abb45404d47fbc3_th.jpeg
比如下面这一所,
奈良幼儿园的改造项目。
学校坐落在工业区住宅中心,
四周环境乃是色彩单调的工厂,
看上去并没有太多生气。
他们便对采光做了积极调整,
让整个园区都长时间,
沐浴在阳光和青草的芬芳中。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d386707aa1bb4e6bad0abcc72c3dd275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0269d9b549be49c38431a17b028f04d7_th.jpeg
既然来此上学的,
都是工业区住宅的小孩子。
于是将“制造梦想和创造力工厂”做主题,
将周边布置了大量的绿色庭院后,
把那些本该隐藏的室内装饰,
故意暴露在孩子前面。
包装通风装置和螺旋桨的管道是透明的,
这样孩子可以看到风的流动。
甚至连盥洗池流水装置都是外露的,
让孩子们了解水流的作业流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9df6700074ad4fda93cbad6adb5fb92f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594e8d8ae2164ce68d96b5298adea38e_th.jpeg
他们的心愿很简单,
希望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
对这些创造产生尊敬,
认识到它们的价值。
“幼儿园是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场所,
而不是一个色彩鲜亮的游乐区,
他们得到的不止是漂亮玩具,
更要有对心灵的启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76efb9a52e4340e5aabdd4fc74537084_th.jpeg
同样的,在茨城县,
风是当地重要的发电资源。
设计师们就将其定位为“风之谷”。
充分利用当地的“风”,
来促进孩子们对家乡的认识,
了解到这些自然力的价值,
进一步尊重父母做所的工作。
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
想必会懂得与自然相处,
懂得如何获取内心的平静吧。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a9f06976a1394124a47def9ee4fdaf29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956ca7a8888e46ccba5af6096262f14b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5857120e3fe04826810cc67dc0aeb9b6_th.jpeg
而位于三重县的这所幼儿园,
本身就被充满绿被的自然环境围绕,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
池塘、田野、森林,感受季风的流动。
夏天溪水流进田野,秋天树木转红,
冬天雪花飘落,春天百花绽放。
所以,让孩子们感受自然景观,
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
就成了设计的重中之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367ed91349ac411b9022f1ff0a4d162b_th.jpeg
餐厅里是两个大落地窗,
吃饭时就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看到一年四季的各种景观。
简直就像吃野餐一样。
而园区内甚至专门建起水池,
蒸发的水可以让室内变得凉爽,
等到夏天热起来,
还能将脚伸进池水纳凉,
那是童年坐在姥姥家小溪边的感觉。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e4cba63fa6cf4ede931ebcf2cc5e6c3e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a904df9281bf4e05ba62db4d32497c06_th.jpeg
甚至连餐厅和活动室上方的灯,
也是按照星座的排列设计的,
为的是让孩子们在玩耍时,
产生各种融入自然的遐想。
从这里体验、成长,
在感受四季变幻的过程中,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而好奇心,
就是打开创造之门的那把钥匙。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e0869459cc724e6b9bac98a5d77409ca_th.jpeg
类似的水池,
在熊本县的幼儿园里也能看到。
这一个要大得多的露天水池,
是特意让孩子们来踩水玩儿的。
按理说,这个年纪的小孩子,
应该被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
但设计师们说:
“适当的感受一下风雨,
对孩子们也是一种体验。”
这里一下雨,就会积成水洼,
天一放晴,孩子们就过来嬉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8fd88b2ebed146daadb18d7dfd7d0af4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434b1b1c816942ec9039b2472309c904_th.jpeg
不过最叫人羡慕的,
是可以望见大海的幼儿园吧。
露天的用餐环境,
吃饭时都可以吹着海风。
还有楼顶露天的阳台,
随时随刻远眺海天一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ba75299ff8e9499c9c27cd78156cb49a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cb9d6cb58e194fa5b456534f96df1bf5_th.jpeg
为了让孩子们更活泼,
室内的活动区域,
都是根据孩子们的身高、体质,
用不同的材料和高度设计的。
为的是让孩子们“多动”,
动得越多,心思越活。
随处可见的涂鸦墙,
全都留给孩子们来创作。
这里没有卡通的装饰和五彩斑斓的滑梯,
甚至连楼梯都不需要。
为什么要楼梯呢?
你完全可以顺着绳索下来嘛。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58183be3579048e9b5be65a9f9cff503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8e2bef410fcf4b3c925d120706dbcc44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79598410f92b478c925ae1df88e1d14b_th.jpeg
更令人钦佩的,
HIBINOSEKKEI与Youji no Shiro,
在设计幼儿园之前,
不仅会考虑到对孩子创造力的激发,
还会根据社会缺失的元素,
来对孩子的心灵进行滋养。
“因为幼儿园不止是学习场所,
也是孩子们步入社会之时,
进入的第一个社交环境,
他们应在这里学会与人相处。”
所以在空间的利用和设计上,
他们充分考虑了人和人的关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4a8fb95a5f8841dc92397689afac465c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3c811683b2cc4d5d8588cbaf292324d5_th.jpeg
例如在埼玉县,
他们考虑到孩子数量减少,
不同年龄孩子的衔接不那么紧密,
很多孩子变得不能好好与人相处,
长此以往,
必将养成孤僻或古怪的性格。
所以在设计之初,
他们无时无刻不考虑到交流的问题,
将孩子们的游戏区域反复推敲,
以增加他们和别人接触的机会。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7d572bcb179947aebb9dad576130ab5b_th.jpeg
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
他们先设计一个个半开放活动区,
又按照孩子的不同身高,
将这些活动区域有效衔接。
这样一来,
不同年纪的孩子也可以看到其他人。
他们既在自身天地中得到尊重,
又能够了解别的孩子是如何游乐的,
唯有如此,才会更加尊重他人。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c60903dce8c042eba20b6a9f1036032e_th.jpeg
同样的,为了增强互动性,
神奈川的这所幼儿园,
可以被视为一座“小森林”。
设计师们为每一个小孩子,
都设计出了各自的活动区域。
分成两层的大空间里,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专属护理区,
这样划分,会让他们有领域感,
而在有了自己的领域之后,
就会努力去和别人交流,寻找同伴。
看似简单的设计背后,
是对孩子心灵的洞察和温慰。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1a3e647434ed4941ab05b1f9eac4a83d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663e963d228e43f78e35ba3c142883d7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a1fbb883b06f433a9aa5fe6ea7ef245a_th.jpeg
在日本这样一个,
地震频发的国度。
要做好一个幼儿园的设计,
更是需要一颗匠人般的心。
在一座有50年历史的幼儿园里,
设计师们奇思妙想,
从抗震实用性和教育孩子两点出发,
将幼儿园搬进了集装箱里。
用海运而来的集装箱进行改造,
给了孩子们一个奇异世界。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0983c1ccc3a249fb802a97a950ed8fa3_th.jpeg
主建筑保留了集装箱的粗糙感,
孩子们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很快,他们就能领会到,
原来废弃的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原来环境的保护是那样重要,
原来生活要想过得快乐,
不一定要在十分奢华的环境里,
即便是素俭之地,
也可以收获很多幸福的时光。
而且这一切都是切身体会,
会留在他们记忆中长达很多年,
比老师说上一万遍都管用。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f2f3ddb581954389a154d8b3d699cf41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f31aff45fa8a4717925e549e8b8d1ec9_th.jpeg
最令人觉得有温度的,
是在福岛的一处幼儿园。
这个幼儿园离出事的核电站仅30公里,
来附近避难的人非常多。
外面,核辐射量依然令人忧心,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
最好是不要放他们去室外活动。
可是孩子们毕竟向往外面的世界,
这对护理人员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cc5c8e1e97ce441ea8acb116ab89c0dc_th.jpeg
所以接手这个项目后,
设计师们打造了非常长的走廊,
并在室内安置了游泳池和沙坑。
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在长廊里奔跑,
两边的门通向不同的活动区域,
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乐趣。
因为是受灾区,
无论孩子还是老师,
心理上遭受的创伤都不小,
而充足的锻炼时间,
给了他们放空心灵的可能。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74d377bb8ea943bf86c40d819491c5e4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7e0ca5e60c8a4e6394096c0c11207782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2597051fadb94dd7b6ccbfbd5ea14bb9_th.jpeg
从“Youji no Shiro”,
设计的这些幼儿园里,
我们不但能够看到创意和用心,
还可以看到一份尊重。
那是对每个孩子的尊重,
尊重他们天性的发展,
尊重他们蓬勃的生命力。
为了让小朋友们与自然为伴,
让他们的好奇心不断被激发,
这些设计幼儿园的人,
让原本冰冷的砖瓦和墙壁,
全部都有了人性的温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7e8a1036a2b745759f30fa80d3476a80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fdb13fa93c55475280e9796257e64976_th.jpeg
而所谓教育,
便是这么一回事。
不是思想的铁板灌输,
不是在僵死的空间里死记硬背,
而是用身心去感知美,
用心灵去挖掘创造之源,
最终在创造的过程中,
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所在。
但只有在亲自体验的前提下,
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那是听了多少道理都换不来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fedcfa430d7a4ea9af5154a7e7b91fd8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6/1de378e027c34451b3303c547c6f4876_th.jpeg
要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路,
先要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心。
那颗心,就在美与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