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有着它们自己的进化途径——它们把达尔文直线式的“适者生存”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了扭转,并在这一过程中证实了达尔文的正确。这是一项新研究的结果,它的作者是两名生物学家:曼彻斯特大学的克里斯·克林根贝格(Chris
Klingenberg)和美国圣十字学院的艾比·德雷克(Abby Drake)。
这项研究于2010年1月20日发表在《美国博物学家》期刊上,它比较了家犬和其他食肉目动物的头骨形状。(犬类和猫、熊、鼬、麝猫甚至海豹、海象都属于食肉目。)
研究发现家犬头骨形状的变化之多和整个食肉目动物差不多,而且不同种类家犬的头骨形状相差之大超过了食肉目的所有其他物种之间的差异。比方说,柯利牧羊犬和北京哈巴狗头骨形状的差异比猫和海象的头骨形状差异还大。
德雷克博士解释说:“我们通常把进化想象成缓慢的渐进过程,但家犬惊人的多样性只是在过去几百年的选择性繁衍中产生的,尤其是在过去150年里,现代纯种犬出现之后。”
相比之下,食肉目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6000万年前。家犬头骨形状的多样性有力地证明了选择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物种之间甚至不同的科之间的多样性水平能够在单一物种之内产生——在这个例子中就是犬类。
在多种多样的家犬头骨中,很多是其他食肉目动物所没有的,因而代表着全新的头骨形状。
克林根贝格博士说:“家犬大胆地闯进了自视清高的食肉动物从来没到过的地方。”
“家犬不在野外生存,所以它们不必追逐和捕杀其他动物。它们从罐子里获取食物,所能咀嚼到的最硬的东西是主人的拖鞋。因此它们幸运地逃脱了很多影响呼吸、咀嚼等功能的变异,这些变异会导致它们的灭绝。”
“自然选择被人工选择缓解和取代,于是产生了饲养者喜欢的各种形状。”
家犬是研究长期自然选择的典型物种。达尔文曾经研究它们,以及鸽子和其他家养物种。
德雷克和克林根贝格将犬类惊人的多样性与整个食肉目相比。他们测量了犬类和它们的食肉目“表亲”头骨上50个可辨认的节点的位置,并用最新的方法分析了它们头骨形状的变异。
他们把狗的品种按照功能分类,例如狩猎、放牧、护卫和陪伴。他们发现陪伴犬(或宠物犬)的变异比其他类型的狗加起来还多。
按德雷克的说法,“人们养狗只是为了观赏而不是为了让它们做什么工作,这就为各种稀奇古怪的变异提供了余地,使它们得以生存和繁衍。”
克林根贝格博士总结道:“我想这个头骨形状的例子能够代表很多其他例子,它清楚地表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行选择的结果。”
“这项研究用短时期内产生的大量变异,说明了达尔文学说中的选择的力量。这些证据非常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