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绘画是一门科学——达芬奇绘画论
(2014-04-30 00:49:08)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绘画是一门科学——达芬奇绘画论作者:麦索
麦索从小喜欢绘画,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未成为职业,但依旧喜欢,分享一下大师的绘画理论,并用蓝字标识出自己的心得,算是读书笔记吧,也不指望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只是有感而发!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1EN00SIGG.gif
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时代以前,绘画的地位一向低微。古希腊时代绘画和雕刻被认为是贵族所不屑为之的“技艺”。罗马人认为诗歌音乐等是“自由艺术”,比绘画高级,绘画被认为是一种手艺劳动。
绘画起源于很早的时候,远古人类在岩洞上通过简单的颜料把自己看到的事情画在上面,大部分是用来记录事件的。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将这种鄙视手工劳动的观点继承了下来,逻辑学、修词学、诗歌、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是高尚的“自由艺术”,绘画和雕塑都被划入“机械艺术”之中。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初期,这种传统的见解仍然根深蒂固,诗人和哲学家是宫廷中的上宾,而画家和手工业劳动者一样组织在行会里。可是在这一个生产关系大变动的时代,造型艺术家却和手工业者一样属于社会先进的阶层,他们中许多人都是多才多艺的人,既是高明的艺术家,又精通冶炼铸造,人体解剖以及几何、数学,他们的活动开了后日实验科学的先河。因此,画家自然不能忍受卑微的地位,起来反抗旧的传统观念。达芬奇为绘画的辩护就反映了当时艺术家的呼声。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不是忍者神龟!)
芬奇将绘画和音乐、诗歌、几何、天文等“自由艺术”逐一比较,证明绘画绝不是什么“机械的手工劳动”,而是一门科学,是自然的合法的儿子。
芬奇认为:一门真科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以感性经验为基础;
二、能象数学一样严密论证。
绘画以最高贵的感觉——视觉为基础。视觉能最敏捷最准确地将外界的形象传给人的知觉,所以是最有用的科学。他以眼睛的功能阐明绘画的优越性,确认绘画是研究自然和表述科学知识最有效的手段,这是“比较论”中重要主题思想之一。他在不倦地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笔记,它们图文并茂,表述了当时科学观察和研究的最优秀水平。
透视学、明暗学是应绘画的需要而产生的学问,能够象数学一样严密论证。
绘画科学高于数学,后者只研究数量和大小,不关心自然界的美,绘画则能够将自然界中转瞬即逝的美生动地保存下来。
虽然现在有照片,摄影也是一种艺术,但在创作性和传达绘画者想要表现的情感上绘画显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比较论”是以争论的语气写成的,仿佛是和某个假想的对手在进行辩论。芬奇的朋友,数学家佛拉·路卡·巴乔里在他的著作《神圣比例》的献词中,提到芬奇参加了1448年二月九日,在米兰的洛多维柯公爵宫廷里举行的一场有宗教家、医生、天文家等各界人士参加的关于各门科学高下的大辩论。“比较论”会不会是与之有关的提纲或记录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绘画是一门科学〕
绘画科学的第一条原理:
——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的形体。物体的描画,就此为止。事实上绘画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正是依靠面以表现可见物体的形状。
点-线-面,这些构成画家想要表现的事物。
绘画科学的第二条原理:
——绘画第二条原理涉及物体的阴影,物体靠此阴影表现。我们将阐明阴影的原理,而后进一步阐明阴影如何使画面具备雕塑一样的凹凸感。
有了阴影和绘画中经常提及的五大调,被画的事物就有了立体感。
绘画科学包含什么内容?
——绘画科学研究物象的一切色彩,研究面所规定的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的远近,包括随距离之增加而导致的物体的模糊程度。这门科学是透视学(即视线科学)之母。
透视是现在绘画最强调的内容之一
透视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单研究物体的轮廓线。
第二部分研究距离增加时色彩之淡褪。
第三部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之模糊程度。
单研究物体的轮廓线的第一部分叫素描,也即勾勒物体外形的学问,于是由此发源了另一门专研究光线与阴影的明暗学,这是一门需要长篇阐述的科学。而视线的科学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全是视线和锥体截面,所以是一种简单透视。
哪些知识是机械的?哪些知识是非机械的?
——人们说,从经验中产生的知识是机械的。从心中起源与完成的知识是科学的。起之于心而以手工劳作完成的知识则是半机械的。
依我看,那些不从经验(一切无可怀疑的结论的母亲)中产生,又未曾被经验检查的知识,也就是无论在起始、中途与终了一概未经过感官知觉的知识,就全是虚假而极端谬误的。如果我们怀疑得自感性的知识的确切性,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加倍怀疑那些与感觉背道而驰的东西,比如上帝的本质,灵魂以及诸如此类的事物,在这些问题上永远存在无休止的争论。的确总是这样,缺少理由的地方,牵强附会便占优势。有确切的知识的地方,就没有这种情况。
因此哪里有强词夺理,哪里就没有真正的知识。因为真理只有—个结论,它一旦被人们知晓,争论便永远结束。如果争论又发起,就表明其中必有虚假混乱,真理并不再生。
真理的概念,记得曾经有个数学老师说过:那些不需要证明,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就是真理。但哲学家又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麦索喜欢的一部电影《少数派报告》的核心内容就是少数人掌握真理,大部分人被蒙蔽,推荐大家可以看看。
一切真科学都是通过我们感官经验的结果,从而使好弄口舌者哑口无言,经验不以幻梦哺育研究家,而是从确切无疑的第一原则出发,逐步循着可靠的程序达到切实的结论。从研究数和测量的初等数学、即算术和几何上面,就可见这一点。它们极其正确地处理不连续量与连续量,在这里绝没人争论二乘二大于六还是小于六,或者争论三角形三角之和是否小于二直角。这一切争论早已不再存在,献身于数学的人因此可以安静地享受这门科学的成果。骗人的纯思辩的学问就不能作到这点。如果你说这些正确的科学因为非靠手工不能达到目的,所以应当归入机械类,那么我要说一切以文人的手完成的艺术也该归入机械类,因为文人就是一种书写家,而书写本是图画的一个分支。
天文学和其他科学也有手工操作,虽然它们先在脑中产生,正同绘画首先在构思者的心中产生一样,但不动手就无法实现。
科学的、真实的绘画原则首先规定什么是有影物体,什么是原生阴影,什么是派生阴影以及什么是亮光。也就是说,不须动手,单凭思维就足以理解明亮、阴暗、色彩、体量、形状、位置,远近和运动、静止等原则。这是存在于构思者心中的绘画科学,从这里产生出比上述的构想或科学之类更为重要的创作活动。
哪一门科学更有用,在什么方面有用?
一门科学,若其成果最容易传达,也就最有用处,反之,其成果较难传达,用处也较少。因为绘画依靠着视觉,所以它的成果极容易传给世界上一切世代的人。经由耳朵通向我们理智的道路和通过眼睛到达理智的道路迥然不同。绘画不同于文学,不须各种语言的翻译,就能象自然景物一样,即刻为一切人通晓,而且还不仅限于人类,动物也是这样。可举一幅画为例,画中人是一个家庭的父亲,那就不单是襁褓中的婴儿爱抚他,连家里的猫狗也尊重他,这确是一种奇观。
绘画能比语言文字更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万象表现给我们的知觉。但文学比绘画更切实地表现语言。让我们来断定一下,到底表现自然作品的科学或表现人为作品的科学,哪个更奥妙?诗歌之类作品中的语言都是人的产物,并且通过人的唇舌表达的。
鄙视绘画的人,既不爱哲学,也不爱自然。
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的模仿者。如果你藐视绘画,你势必藐视了一种深奥的发明,它以精深而富于哲理的态度专门研究各种被明暗所构成的形态(例如海洋、陆地、植物、动物、花草等等)。绘画的确是一门科学,并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因为它是从自然产生的。为了更确切起见,我们应当称它为自然的孙儿,因为—切可见的事物一概由自然生养,这些自然的儿女又生育了绘画,所以我们可以公正地称绘画为自然的孙儿和上帝的家属。
鄙薄绘画的人也就鄙薄了自然,因为画家的作品表现了自然作品,所以这种轻蔑者缺乏感情。
绘画被证明是哲学,因为它也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动作的速度,哲学也研究运动。
几何学家把一切由线条包围的面积都简化为正方形,把一切物体的体积归结为立方形,算术在运算平方根立方根时也一样。这两门科学只限于研究连续量和不连续量,它们不关心质,不关心自然创造物的美和世界的装饰。
绘画就是的确是一门科学,个人认为画家是介于科学家和哲学家之间的人,把艺术、哲学、科学融合在一起的伟大创造者、记录者。
〔论视觉〕
绘画涉及眼睛的十大功能:
黑暗,光明,体积,色彩,形状,位置,远和近,动和静。
我的小书将由这十种功能交织而成,它提醒画家依据何种法则,用何种方式,靠他们的艺术再现这一切,再现自然的作品和世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