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手艺的当下问题
![此博文包含图片](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标签:
民间手艺 |
分类: 说民艺 |
近三十年民艺田野调研过程中,手艺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中国农村和农村文化的一个切入点。手艺既是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延续不断的造物文脉,存于乡土百姓的衣食住行日常用度,承载人们的审美情感、造物智慧和伦理思想,也在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遭遇工业文化冲击,在“生态”、“创意”等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动力之际,迎来了新的生机。
2014年7月
与人类学家雷顿调研山东日照农民画
一、当代文化的发展命题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根本上说应该落脚在文化,文化既是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概念,也可以最具体地理解为生活方式,其中包含了价值观的选择取舍、技术信息的应用,还有物与事的丰富形态。当资本、信息、技术的“全球化”流动导致文化天然的地域分野消失,文化的“趋同化”、“同质化”不只带来文化生态意义上的危机,还导致多样化的智慧、创造力以及凝聚力的消解。如何认识和发展自身的文化,是一种自觉,也需要在开放的视野中更深入地体认传统的、本土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动力,既不守旧,也不盲从。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加关注农村文化,需要从现代产业、农村民生以及文化发展的多元视野中把握手艺的发展脉络,在全面的架构中,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实现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二、民间手艺的重要价值
手艺文化是一条延续不断的脉络,寓无形与有形,遍及日用民间,它不同于历史上延续在经典中的精英文化,也与当前数字化、复制化时代的大众文化有别,通过最广大的民众的创造,以“物”的形式,融会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化讯息。尤其对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并经历社会转型的民族来说,手艺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其实勾连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如何认识我们的民族心理结构、如何把握当前的文化建设以及如何以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为切入点,建立造物传统与当代设计、农村与城市、传统文化与创意经济的有机联系,在经济、民生的意义上发挥切实作用。因此,手艺发展需要从文化、经济与民生等方面形成战略性的定位,既是对手艺当代价值的把握,也是对发挥其作用的探索。
手艺文化中包含了造物哲学、自然观念、材料工艺、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涉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把握,也包含了具体的工艺技法和艺术语言。首先从造物哲学的角度看,传统手艺文化的基础是农耕文明,人对自然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其中包含的生态观往往成为工业化过程中人们不断反思和借鉴的内容。虽然生产生活等基础条件已经改变,但以更少的消耗实现更大的幸福仍是重要的探索方向。手艺中包含的生态观以及循环经济理念等,是当前物质生产、文化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其二,就技艺而言,手工艺区别于艺术创作,往往是可意会又可言传的,有一定的程式,可以模仿和批量生产,可以在技术层面加以发掘和丰富,使之成为设计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工艺等不同环节充实“中国设计”。其三,在审美方面,作为一种植根民间、积淀深厚并形之于物的文化传统,手艺里包含了深层的民族文化基因,这种深层的表达与呼应,正是文化多样发展的根基和活力。
三、手艺的文化建构
应该说,手工艺作为典型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典型性不仅在于中国古人创造了灿烂的工艺文明,同时也深刻体现了我们民族心理结构的特点。诚如“李约瑟难题”所提出的,“在文艺复兴前和文艺复兴期间,中国在技术方面的影响占支配地位”,“高效马具、冶炼钢铁技术、火药和纸的发明、机械钟的基本的机械装置,诸如水排、龙骨车和把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标准方法,同时还可以列举弧形拱桥和船尾舵航海技术。古代和中古时期默默无闻的中国工匠对世界的贡献要远比亚历山大的力学家和能言善辩的理论家多得多”,但在工艺技术上遥遥领先的中国,在近代科学兴起的过程中落后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能以优劣简单分析,但应该说,历史上发达的工艺本身反映了我们思维的特点,即更加重视实用,讲求经验。虽然一段时期以来,工业文明引发了生态、人文等不同程度的危机,但这并不是我们倡扬手艺文化的唯一原因,我们不能忽视自身在认知思维方面的特点,也不能斩断文化的根脉盲目模仿。
更深层次上,还是应当保持对文化的自省并开展全面建构,既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理性能力,培育民族的逻辑思辨和抽象品格,提升认识能力,开掘理性生命力,也要延续手艺中蕴含的丰富的创造力。因此无论是反思还是借鉴,手艺文化都是我们当前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本文节选自潘鲁生《手艺调研》文集 2011年 海天出版社
前一篇: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发展
后一篇:闫平画大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