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工艺美术发展问题
(2015-10-29 15:46:21)
标签:
工艺美术手工艺传统工艺美术民族传统文化 |
分类: 说民艺 |
2014年我们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过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它不同一般的学术理论研究,具有现实背景以及较为迫切的出发点和针对性。从根本上说,要探索和回答城镇化这个转型的历史进程里,如何处理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如何用文化和艺术来涵养我们的经济和产业,如何使文化中精神的、心性的、情感的以及道德的种种软性的构成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尤其工艺美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它最大程度上承载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造物智慧,包括造型语言、工艺技法、民俗内涵等等,可以说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脉。所以,我们把这一课题定位为艺术社会学研究,在最具体的社会历史进程和环境里研究工艺美术的生存现状,以及如何通过工艺美术的发展回馈反哺当下的生产和生活。主要是在工艺美术的现状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策略研究,为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振兴要提出建设性的策略,比如文化层面上传统工艺美术如何传承,行业层面上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如何转化,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工艺美术领域存在的代工生产局面等等。
http://s5/mw690/001kCZbpzy6WAcOrkck14&690
一、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
我国是工艺美术大国,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工艺美术一直是支柱产业,但现在呈下行趋势,姑且不谈原创和品牌,大量以代工生产为主的工艺美术产业也在发生转移,泰国、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还有非洲国家开始取代我们的工艺美术外贸地位。我们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到了该拯救的时候了,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传承下去,要全面充分地认识工艺美术资源并设计当先加以转化。我们希望加强学习和借鉴,在更大范围里进行调研分析一般和个别的情况,并加以应用和发展。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发展很快,客观来讲,在快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空气污染、人心浮躁等许多问题。十八大以后,我们进入新常态,开始逐步理智下来慢下来了,慢下来就是要进入深度思考和发展,像中国制造等开始作为具体的规划提出来了,过去总说中国创造,其实缺乏原创只有加工,就谈不上制造,又哪有创造,所以首先要改变的是制造业低端加工的局面。去年国家连续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设计产业政策,今年5月又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从低端加工,到工业设计介入,再到创造性的制造业发展,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说明从国家层面上已经开始重视并推动产业中的设计发展。而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导入。那么在这样一个国家大的布局和调整中,工艺美术有没有规划、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这都是非常具体而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http://s14/mw690/001kCZbpzy6WAcWlB5X7d&690
曹县桐杨木手艺
几十年来,工艺美术产业相对固定,整体上缺乏创意的融入,导致目前工艺美术产业面临结构调整。加强当代创意的融入甚至是驱动,工艺美术将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这与当下以及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是不一样的。就发展现状来看,工艺美术产业需要一个拯救的方案,也需要一个规划愿景。如果再不拯救,工艺美术的传统资源还会不断流失,尤其在国际资本和产业链的整合作用下,我们的传统工艺资源不仅为人所用,被人牵制着走,而且还会进一步丧失文化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拿出一个可行的实施策略,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哪怕是个初步的方案,只要务实,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能够解决具体问题,就是一个贡献。
其实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往往不关心怎样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关心的是能不能消费到更好的产品,关心的是日常的衣食住行用,政府在务实意义上关注的也是工艺美术作为一个产业有没有活力,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能否形成一个新型产业,并进一步带动中国式的创意产业。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不能总是跟着国外跑,如果文化基础没有了,也就不叫文创产业了。我想,这个世界无论怎样变化发展,人们生活的空间,衣食住行用的行业是永远需要的。我们要从文化空间的范围、从衣食住行用发掘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我们的资源比较多,但有时缺乏整合再利用,如果保护和利用不好,工艺美术今天有,或许明天就没了,但后天也可能再生。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纲性的东西,发展规划性的东西,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良好的轨道里作用、生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http://s3/mw690/001kCZbpzy6WAcYTtHc72&690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手艺创意作品
二、工艺美术的当代转型
不同地域、不同品类的工艺美术与生活的连接点是不一样的。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一直是全国的工艺美术5大省份。山东与广东的工艺美术业态不同,广东在做卡通玩具时,山东在做草帽辫。山东草柳编是一个大行业,看似低端,但纯手工、最环保,应该有持续性。这样的材料与工艺运用到未来什么样的生活中是一个大命题。其中,室内装修材料和未来家具是一个方向。现在人口密度大,居住空间相对稳定不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年轻人,空间相对窄小,家具不一定非得是金属、硬木,更需要亲和感,草柳编可以转型进入家庭以及都市的公共生活空间。所以关键是怎么转,包括材料、工艺、造型等,以及谁来设计这些产品。工艺美院的大学生可以做义工、志愿者,参与到设计服务中来。但从根本上说,国家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去投入研发和市场推广,使市场贸易逐步形成,总之一定要有产品才能带动整个产业,才能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转型逐步发展起来了。
http://s12/mw690/001kCZbpzy6WAd4unxN3b&690
山东临沂柳编手艺产业
我曾多次到台湾就工艺美术传统发展问题进行考察和交流,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的探索和实践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从之前的工艺研究所到具有工艺品牌和国际影响力的研发中心,使工艺美术从文化传习到品牌推广,走出了一条非常务实的道路。这也是当前工艺美术转型发展所亟需的探索和经验。因为现实的情况是,往往我们的专家学者具有工艺美术传承保护的高度自觉,我们的民间艺人具有对传统工艺的朴素情感,大多数民众则处于中间地带,既乐于接受对接当代生活的工艺产品,也可能放弃传统工艺选择快捷的流水线或者国际品牌营造的时尚潮流,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深度的整合力量,把文化的自觉、产业的发展、消费的选择、生活的应用结合起来,让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真正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用起来、发展起来。其中涉及许多细节性的工作,正如台湾工艺研发中心所做的尝试。台湾工艺美术的Yii品牌非常成功,我想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品牌塑造和推广的力量。其中包含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工艺之美以及与当代生活的契合度。二是资源的认同。欧洲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度高,欧洲的很多品牌也利用了中国的传统工艺并经过品牌策划。三是策略的规划。在这方面我们有欠缺但有提升的空间,大家在这方面已经达成共识,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对于手工艺品牌的塑造、民众对于手工艺品牌的认识都存在不足。老百姓热衷购买国际大牌,消费上存在迷信和盲从,如果加强本土品牌的操作,发扬工艺之美、工艺文化,加上品牌推广、专题展览和连锁营销,我们的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会有所改观,市场也会逐步理性起来。
http://s2/mw690/001kCZbpzy6WAd7pbNf21&690
案例:台湾YII计划
文化意象是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特色的视觉呈现,既是具象的,也离不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现在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包含典籍、思想意义上的国学,开展国学教育,也包含一般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具体的造物文化,也就是工艺美术,它能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如果说国学是提升国家形象、国民教育,国家经典传承,那么一般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接受,传统工艺美术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比如说传统手工艺当中对材质的认识,对手工劳作的锻炼,产品出来后的消费、感受和认同等等,包含了很丰富的民族传统信息内容和体验。与之相比,新的、快的、速成的、复制的则单一、缺少创造性,也容易导致趋同单一、历史感消退、甚至精神文化上的浮躁和停滞。现在国家从政策导向上倡导尊重传统文化,同时要把握新常态的形势,慢下来,把工艺创造、文化传承放在里面,与未来的生活方式结合,这是非常好的机遇。改变了快餐式的发展模式,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兴发展具备了土壤和条件。
从手工艺的角度看,社区的文化生态也在不断改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街道里居民的手是闲不住的,日常生活里就有许多手工艺在身边。但是现在,手工艺基本从城市生活里淡出了、边缘化了。城市社区里,仅有大妈广场舞的释放渠道,少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与交流。从社区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问题,相对于农村还有一定的传统手工艺传承,城市社区应该建立手工艺的发展空间。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社区文化生活中不仅有国画、书法,还有手工艺的剪纸、刺绣,这将是个趋势,特别针对社会老龄化,手工艺里有记忆、有情感,将会逐步融入社区发展中。这样有手工艺的体验,能够增进手工艺的认同,增进手工艺消费的认识和信赖。
http://s11/mw690/001kCZbpzy6WAddi2ZI9a&690
农村文化资源转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艺美术具有全民性,编钥匙扣、车把套、水杯套等,生活中用得着,大家也乐意做。现在这些都商品化、流水线化了,不用自己动手去做,手工艺在城市居民的生活里大概只有老年大学里还有一席位置,少有其他的社会平台。城市缺少生活空间的体验,不动手了,精神也容易空虚,产生了一些城市病。就城镇化发展而言,我们要关注这样的问题,在社区建设中增加手工艺的项目体验,这对工艺美术传承很有意义,对国民素质和文化发展也有实际作用,如果女孩子对刺绣有体验经验,对其一生生活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农村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大本营,很多东西来自农村,很多创造性来自农村,就此还要加强整合,需要设计师的服务与整合,把传统工艺美术推向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
去年,我们申报重大课题时提出,传统美术的造型体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但我们现在所受的艺术教育,包括我们现在的设计,已经脱离这个体系了,必须重新构建、恢复、修复这样的美术传统。只有根植于这样的传统美术造型体系,创造的艺术形象才有本民族的特色。现在一些工艺美术产区,运用传统工艺,但塑造的是不伦不类的造型,失去了传统是很可悲的。传统造型样式和图形的改变,使得我们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玉雕、漆艺形象、工艺、材料改变了,传统手艺就这样被丢弃了。
http://s10/mw690/001kCZbpzy6WAdgK1URb9&690
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是一个实用的艺术体系,包括造型、色彩、图形、工艺以及民俗信仰等,现在,这个系统被打破了,需要进行重新梳理、修复和建构。必须在重新构建民族传统工艺美术造型体系的基础上,再寻求建立传统与当代的连接,从材质、工艺、艺术语言、文化思想内容等各方面找到与当代生活的血脉联系,进行工艺基因谱的、产业品牌的、文化策略的研究和推广,在国际上建立我们工艺美术的民族文化意象,在国内市场和城市社区、农村生活中营造工艺美术的文化认同,使工艺美术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使千百年来积淀发展的造物文脉有新的传承,使传统工艺美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看得见、摸得着具体而切实的作用。
根据《工艺美术的转型与复兴——潘鲁生、林正仪对话录》整理,原文发表于《设计艺术》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