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美陶厂的重生
(2015-06-06 12:24:00)
标签:
博山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美陶 |
分类: 说民艺 |
2015年5月22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组赴淄博市博山区考察调研陶琉产业发展现状。我与项目顾问台湾前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六艺学者”林正仪先生一道访问了原博山美陶厂旧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工艺美术大师和艺人作坊。在这里,当代的个性化、创意化发展模式与博山传统陶瓷工艺基础相结合,催生了许多新的发展形态和路径,可谓博山美陶厂的再生。
http://s9/mw690/001kCZbpzy6SQHKno3C08&690
http://s4/mw690/001kCZbpzy6SQHKi7jdb3&690
我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访问这里,那是山东工艺美术产业最繁荣的时期,当时看到了不少传统工艺的创新产品,拜访了一些极富创新能力的工艺美术师,也曾寻求陶瓷创新与工艺美术教学的结合,一晃整整三十年过去了。而今,厂区里黑灰色的厂房、高大开阔的车间、风雨侵蚀斑驳差离的院墙等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诉说着一段工业化的历史。五十多年前,正是美陶厂的成立使淄博陶瓷艺术走向专业生产阶段,起步时即恢复仿制、创新美术陶瓷100多种,除传统的花盆、盆景、笔洗、各种动物雕塑、儿童玩具外,还有著名的传统色釉茶叶末、雨点釉、虎皮釉及各种仿古瓷、艺术器皿和雕塑品等,有12万件产品出口印度、缅甸、泰国。其盛况于今日仍可谓阔大的厂房园区和过往产品陈列室里依稀可见。博山美陶过往的兴衰,与其说美陶厂的历史与命运,不如说是陶瓷工艺美术必经的转型之路。
http://s13/mw690/001kCZbpzy6SQHMny7G4c&690
http://s11/mw690/001kCZbpzy6SQHMy2Ei5a&690
对于文化积淀深厚的工艺美术来说,代工出口不是转型之路,甚至订单式生产的规模越大、时间越长,原有的工艺美术特色和文脉被戕害的程度也就越深。当我们逐渐放弃了传统的器形、淡忘了传统工艺所承载的生活意义,仅将工艺技法等作为出口创汇的工具,甚至被纳入国际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发展则难以实现。如果历史悠久的博山陶瓷在国际品牌的设计和资本整合下,大规模地呈现为英国骨瓷、美国餐具而少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和文脉,那将是一种巨大的文化流失和本土失落。所以,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必然经历一个转型的过程,关键还要续写自己的文脉,找到传统与我们自己生活和文化的衔接点。我们需要从这个意义上复兴博山的陶瓷文化。
http://s12/mw690/001kCZbpzy6SQHRi2RZ7b&690
http://s1/mw690/001kCZbpzy6SQHRIgo0a0&690
如今,设立在美陶厂里的艺人作坊和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是很好的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艺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既面临市场的选择与淘汰,也从自身的艺术和文化积累出发,进行着风格各异、形态多姿、特色鲜明的创造性转化,传统的吉祥题材与范型、当代的艺术语言、地道的民间艺术样式等都有发掘和创作,而且会得到当下消费者的喜爱。这里面包含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化新生问题,我们也需关注和思考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和我们的文化生态,真正建立起传统工艺美术与当代生产生活的血脉联系,我们的创造力还会有更加丰富多元的渠道和载体,也将增强文化交流的主体性。
博山美陶是陶瓷行业的一个缩影,相信我们民族的陶瓷工艺也将会迎来重生。
http://s8/mw690/001kCZbpzy6SQHUbFzN17&690
http://s2/mw690/001kCZbpzy6SQHUvSVP0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