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黄河老牛湾自然村 |
我们在行动,探访老牛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单台子乡老牛湾村,位于内蒙与山西两省交界处,与山西偏关县的老牛湾隔河(杨家川)相望,古长城与黄河在这里握手,晋蒙以长城为界,形成老牛湾奇景的“杨家川”在这里汇入黄河。黄河岸两侧峭壁直插云端,老牛湾黄河段沟壑万千、奇峰壁立,素有“北方小三峡”之称。古时这条龙壕既是一条黄金水道,更是一条送命水道,船汉们无不闻之色变。直到老牛湾下游万家寨水库蓄水,黄河干流与老牛湾附近支流流量日趋平稳,才形成了人们今天看到的平静与盈润的山川景观。
老牛湾隶属于单台子乡营盘峁行政村,因地形得名,曾经是居住集中、生产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四个自然村的社会习惯称呼,包括河底村(河湾村)、下村、上村、庙区及四个自然村。1998年因万家寨水利工程枢纽的修建,河湾村民被迁包头等地,次年,村址被淹没,现在的老牛湾仅存下村、上村和庙区。2014年三个自然村统一归并为老牛湾村。
黄河古堡老牛湾,丹青点染石窑山
老牛湾由于黄河下游险要的地形,自古往来船只都要在此停泊,成为晋蒙之间河运第一大站口。嘉庆以后,老牛湾形成聚落,村民多以“跑河路”为生,农业生产退居次位。囤货押运的生意为村民们带来了富裕的生活,村里的手工作坊也繁荣一时,银匠、铁匠、铜匠、香坊等各行各业都兴旺发达,当时村里的戏台和庙宇每逢庙会便吸引十里八乡的村民来赶集,热闹非凡。民国十二年一月,平绥铁路修至包头,河口镇的地位随即被包头取代。老牛湾河路运输也受到牵连,河湾附近的作坊相继停业
由于老牛湾黄土层较薄,不适合掏挖土窑,定居于此的村民们世世代代以石材构筑窑洞,经年累月,成就了很高的砌石技术,外出务工者也常从事石工。老牛湾村民以擅长利用石头而著称,不仅民居都是独具特色的石窑,以石板做“栅栏”、铺地面、砌锅台、炕裙、做地窖的盖板,以及石碾、石磨、石臼等生产生活工具,还得以修建地质主题公园和展览馆。
1988年开始,老牛湾的百姓走出村庄外出打工。2001年,三百多人的自然村只剩下50多个老人和孩子。2003年下半年,由地方政府牵头,呼和浩特旅游局和交通局开始老牛湾的旅游开发,通往老牛湾的双车道沙石公路建成通车,使村民们感受到开放的节奏,第一批年轻人回到家乡。十年后的今天,到了旅游季节,家家繁忙。上村和下村在平坦的道路两旁建设农家乐、超市、饭店。庙区离景区较远,还保留着安静的村庄,原汁原味的石头房子仿佛更加坚定地守着故土的历史,遥望着坡下的未来。
本文图片由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组拍摄,若有转载,请保留水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