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72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社会需要的设计师

(2015-01-20 13:42:51)
标签:

设计教育

社会需求

分类: 论艺教
   培养社会需要的设计师

   近期,教育部高教司公布的《近两年(2012、2013年)全国和分省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显示,艺术设计学、动画等专业被列入全国十五个专业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专业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4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中,艺术设计、动画等专业同样因就业率持续走低,被评估为高风险型红牌专业。
  综合分析,设计类专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在缺乏有效定位和教学资源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在学科专业布局、师资结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创意想法有余,创新行为不足,实践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就业创业能力更是普遍低下。当前,国务院及教育部提出“引导部分高校和专业(集群)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政策精神,设计教育必须要思考转型发展之路。
  艺术学升格为新的学科门类之后,其下设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1301)、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和设计学(1305,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美术学与设计学并列,说明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设计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些脱胎于美术教育的设计教育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加强设计教育自身规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学的交叉属性,它不仅是艺术层面的交叉学科,也是学科层面的交叉学科,因为设计学是以人类设计行为的全过程和它所涉及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研究对象,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方法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合理定位设计教育发展方向。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艺术类院校,均要发挥各自学科专业优势,避免专业结构及课程内容趋同,应深入研究设计学科与产业和文化发展的对接关系,突出创新与实践教学的特色,实现因地制宜的办学特色。
  设计教学应从单一的以创意为核心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向创新与实践型等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形成分类培养的格局。从社会需求看,亟需工艺传承型、科技创新型、产业服务型、策略管理型设计人才分类培养。
  基于设计学科的交叉属性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应深入理解设计教育的“实践”内涵,积极探讨设计学科的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包括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创作实践教学、行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部分组成的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素质、技术、创意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协调统一,实施设计人才分类培养,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这是体现设计教育发展的内在趋势,并解决当前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问题的根本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