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39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艺学者潘鲁生:山东古村落变废为宝的尝试

(2012-06-08 20:48:42)
标签:

古村落

潘鲁生

文化

分类: 说民艺

http://s14/middle/48c63ca7hc1f5649c897d&690

    新华网山东频道6月8日电  日前,“文化遗产日”前夕,民艺学者潘鲁生带领“中国名村•东楮岛村”调研小组,会同“中国北方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论坛”与会专家共同调研山东荣成东楮岛村海草房村落。

    针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载体走向整体衰败的现象,潘鲁生呼吁制定“废弃村落”保护计划,活态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将其变废为宝。

    海草房蕴含海洋文化传统

    东楮岛村位于胶东半岛东端,海草房是该村的传统民居样式,极具沿海地域特色,是胶东半岛渔民生活的创举,它以当地野生海苔草、海底石等天然材料建造,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特点。潘鲁生考察了东楮岛村海草房现状,重点调研了海草房民居的保护情况和渔民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调研得知,全村现有海草房650间,其中最古老的海草房始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百年以上的海草房442间。该村村民世代以渔业生产为主,以农业生产为辅,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节庆民俗文化。

    “山东是文化大省,古村落文化资源丰富,根据地域差异已形成不同的村落聚居形态,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村落文化、民居建筑是我国最典型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当前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潘鲁生说。在海草房保护方面,潘鲁生认为民居建筑应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修缮;将街巷体系、公共设施等其他文化景观按照传统样貌进行保留;同时积极传承海草苫房技艺,深入挖掘与村落相关的海洋文化,打造特色文化空间。

    变废为宝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

    潘鲁生呼吁,在古村落保护方面,应该制定“废弃村落”保护计划,即成立专家指导小组,积极吸收当代大学生参与到古村落志愿者保护行动计划中,由教授带队,组织研究生和大学生对山东境内的废弃村落进行全面普查,重点开展村落历史、建筑风貌、营造技艺,特别是对民居样态、民众生产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等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同时,通过查找家谱、族谱等积极寻访村中老人,还原本土文化记忆,全面建立村落活态文化资料库。在全面普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山东现存废弃村落普查现状的调查报告,制定传统村落科学保护措施和传统建筑资源再生利用方案。

    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是当下古村落的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点。潘鲁生提到,立足文化发展实际,把握当代社会转型和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广泛宣传普及《文物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把对文化保护传承当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遗留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意义的古村落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进行重点保护与研究。同时也可将这些不可再生资源与当地旅游、演艺等产业相结合,从古村落活态保护的角度激活文化遗产,并让其获得重生。

    同时,潘鲁生建议,相关省、市、区、县应认真做好传统建筑资源有效利用与文化产业创新开发的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相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产业联动;在充分发挥本地传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建立手艺专业村,服务新农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山东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