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32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构建公平的手工艺贸易模式——潘鲁生对话罗伯特•雷顿

(2011-04-29 16:03:13)
标签:

潘鲁生

罗伯特&bull

雷顿

手工艺

文化

分类: 说民艺

罗伯特•雷顿:著名艺术人类学家、英国杜伦大学教授

http://s9/middle/48c63ca7ha20a222342c8&690


    潘鲁生:“手艺农村”调研和成果展是一个关注中国农村手工艺产业发展的现实命题。展览不仅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手艺创作,还展示了以传统手艺为基础的现代创意设计作品,揭示了传统手艺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和设计产业的内在联系;不仅对手艺文化资源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展示,而且以现代产业机制分析为视野,关注农村手艺的产业化发展,组织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入研讨。希望唤醒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关注农村文化产业富民惠民的民生意义,使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雷顿教授从艺术人类学研究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变迁的国际共性问题,也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很多启发。
    罗伯特•雷顿:我来到中国以后专程参观了“手艺农村”展览,让我收获很大。您提出的发展手工艺产业这个命题很好,中国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就是因为有高度发达的手工艺生产体系,保持了一脉相承的手艺传统。现在中国处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工业化进程正在深入改变中国的每个地方,农民手艺在应对社会变迁中显示了非凡的适应能力。
    潘鲁生:是的,中国手工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很强。过去,传统手工艺生产的是人们饮食起居的所有用器的生产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造物信息。但是现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存在的社会基础上已经发生的变化,传统手工艺的转型是其继续在新时代获得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生产性的手艺可以通过转型服务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伯特•雷顿:我在展览中看到的很多手工艺产品样式与我几年前在当地调研“中国传统手工艺生存状况”时,有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手艺人为适应市场和人们生活要求所做的调整。
    潘鲁生:“手艺农村”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手工艺产业创造的价值更多的留在了营销环节,而从事制作的手艺人获得的收入比例很小,有些手艺人家庭生活相对比较贫困。目前,我们工作的方向之一,就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途径,让农民手艺人获得更高的收入。
    罗伯特•雷顿:个体的手工艺人,往往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这是世界各国手工艺发展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我的观点是对于不同的传统手工艺品类可以采用不同的市场销售模式,像刺绣、织布、泥玩具、刻葫芦这些小规模家庭生产单位可以成立生产合作社,联合起来应对市场竞争;但像临沂柳编这样的手工艺产业可以走大型的工厂公司化生产和销售模式,因为这部分手工艺品市场的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
    潘鲁生:应该看到,保护传统手工艺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比如,政府的职能是什么?学术组织、专家学者的使命是什么?大学可以为手艺文化的传承做哪些工作等等,多方合力,才能很好的应对现在的这些问题。
    罗伯特•雷顿:英国“传统手工艺组织”是一个对发展中国家民间手工艺人实施国际援助的非盈利性公平贸易组织,旨在以“从生产到消费”不加入中间环节的公平贸易形式,对发展中国家依然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的民间艺人实施慈善救助。传统手工艺组织运行的模式是组织直接收购传统手艺人生产产品,然后由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代替中间商进行产品的销售。传统手工艺组织救助的主要是从事较小规模手工艺品制作的职业手工艺人。
    潘鲁生:中国的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最近刚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对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升到了国家法律层面,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进行重点的保护。目前,在文化部门和学术界获得共识的“生产性方式保护”理念正在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促进传统手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基础。从临沂柳编、中国结以及曹县的桐杨木工艺等案例可以看到,一种手艺如果发展得当,可以成为一项成规模的产业。我想这些工作做好,能够让手艺转化成财富,造福一方手艺人。
    罗伯特•雷顿:在中国的调研让我们看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廉价的工业产品大量涌入乡村,传统的手工艺品原来的作为生活日用的功能逐渐被代替了。但由于中国人十分看重传统文化能否继续创造足够的需求,再加上有“手艺农村”这样的学术团队持续的工作,相信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能够在未来很好的生存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