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振国 徐洁
2月28
日开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征求意见时间截至3月28日。我省教育界人士对该《纲要》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并就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该《纲要》涉及到教育改革中的很多深度问题。
大学校长】解决“大而不强”是项系统工程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大计,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重要举措,不仅具有全局性与纲领性意义,也切实关系到每一个公民成材和发展。
以高等艺术教育发展为例,加强宏观性、科学性规划极为必要。一方面,全球性创意经济的发展为艺术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对艺术创意人才培养也提出了现实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规模大幅扩张但“大而不强”,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对接、培养模式趋同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应当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从全局出发建立具有多样性、具有文化生态意义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充满生机的艺术教育格局,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真正支撑起我们的民族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层面的、中长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意义格外重大,指导我们总结教育发展成果,改革具体问题,推进教育发展,这不仅关系教育本身的改革与发展,也关系产业与经济的发展繁荣,关系民族创造力的发展与文化的振兴。
我们期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希望以此为契机,在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加载中,请稍候......